普度陸、海、空界眾生的「水陸法會」,是佛教法事中最大型的活動,啟建一堂需七晝夜才能功德圓滿,分內壇、外壇等七個壇口;外壇共分大壇、諸經壇、法華壇、淨土壇、楞嚴壇、華嚴壇,供善信禮懺、修福。其中的「法華壇」,即是誦持法華經為主的壇口。
法華經是《妙法蓮華經》略稱,為後秦時期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原典的成立可溯自紀元前後,是大乘佛教要典之一,共有二十八品。妙法,意指佛陀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華經,比喻經典潔白完美。該經為表彰佛陀真精神,採用詩、譬喻、象徵等文學手法,以讚歎永恆的佛(久遠實成之佛),經中以「七種譬喻」最為有名。
一、火宅喻,出自〈譬喻品〉。火,比喻五濁、八苦等;宅,比喻三界。謂三界眾生為五濁、八苦所逼迫,不得安穩,猶如大宅被火所燒,而不能安居。
二、窮子喻,出自〈信解品〉。謂聲聞、緣覺二乘行者無大乘功德法財(即六度萬行)得以莊嚴;猶如貧窮之子,缺乏衣食之資以活身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