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王普玉香港報導】應香港民眾熱情邀請,紅磡香港體育館八日晚上,再度迎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蒞臨,出席由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香港佛光道場舉辦的「消災祈福大悲懺法會」,勉勵大家「求觀音、拜觀音,自己更要做個觀世音。」
法會有佛光山開山大師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亞洲總部副秘書長永富法師等出席,近萬名信眾與會。
大師比喻,我們的身體就如同香港的大樓住了很多人,眼耳鼻舌身就像大樓的居民,心就是樓長。心的居民住了佛、菩薩、緣覺羅漢、聲聞羅漢四種聖賢,如同上等公民;而天人、人、阿修羅是中產階級的公民,另外地獄、餓鬼、畜生則是三種惡道眾生。
想到要幫助什麼人,就像上了佛界、天堂;起了貪、瞋等不好的見解,就像地獄、餓鬼、畜生現前,每天就在這十道中往來好幾次。在紅館禮拜大悲懺,身莊嚴、口念佛、心想好事,身口意造善業,就是到了聖賢天堂的世界。
大師表示,禮拜觀世音菩薩,主要的是要求感應。怎樣才有感應?要有絕對的信心。大師以山谷回音比喻,與佛菩薩的感應如敲大磬、大鼓,有聲音,有感就有應。所謂「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心中的湖水不能現出月亮是因為混濁了,只要我們心中清淨了,月亮就能現前。
大師說,出家七十多年來,早晚二六時中,無論走路、坐車,經常稱念觀音聖號。然而菩薩沒有現身和自己講話,難道就是沒有感應嗎?不是!大師勉勵大眾:「因為菩薩已經住在自己心中,讓自己一生的歲月增強慈悲、智慧、忍耐的力量。」
此外,大師分別以「朝拜普陀山觀音」、「金佛與木佛比賽」的故事說明,對佛菩薩的信仰不一定從外相上著意,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誠意,發心不要計較結果。「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只要把心中的菩薩照顧好,一定會獲得菩薩的加持照顧。我們「信觀音、念觀音、拜觀音,最重要的,自己也要做觀世音。」大師說:「參加拜懺是一時的,做觀音是生生世世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