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自一九八○年代起,即在香港舉行佛學講座,成為香港的年度盛事,持續二十餘年,寫下佛教界弘法的紀錄。適逢香港佛光道場成立一周年,應信眾禮請,星雲大師八至十日於紅磡香港體育館主持消災祈福大悲懺法會、增益菩提眷屬禮、三皈五戒暨禪淨密三修法會等系列活動,與香港信眾再結法緣,在香港造成轟動。今日特與香港連線,以專題報導刊出。
三皈五戒暨禪淨密三修法會,禮請星雲大師主法、授戒,會場莊嚴。圖/人間社記者余兆晟
大悲懺法會中大師開示,「念觀音、拜觀音,自己更要做觀音。」圖/人間社記者陳樂賢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滿蓮法師(左),分享道場成立一周年的弘法成果及未來展望。圖/人間社記者陳樂賢
九歲的歐陽家寶(中)生在佛化家庭,昨隨家人受五戒。他說有機會會參加道場的兒童班。圖/人間社記者趙美英
【人間社記者余蕙蘭、緋緋香港報導】八十五高齡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自二○○六年宣布「封人」後,不再於紅館公開演講。欣逢香港佛光道場落成一周年慶,大師應香港大眾熱烈要求,昨天帶著六十多位佛光山僧眾,親臨香港主持「三皈五戒暨禪淨密三修法會」,港中澳戒子,把握這一機會親近大師,萬人齊聚紅磡香港體育館。
禪淨密三修法會融和了禪宗、淨土宗、密宗的精華,方便信眾修持。在萬人點燈的同時,也燃起每個人心中無限光明的佛性,提升心中的力量。透過禪坐收攝身心,藉清淨念佛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更以密咒的修持一心念誦,屏除妄想雜念。
在經歷了近年各種災禍與政經動盪之後,參與法會不僅是形式上儀軌流程,更是安定社會,穩定人心的不二法門。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昨日為求授三皈五戒的信眾教授合掌、問訊、頂禮、禮拜等基本禮儀,指出可藉禮儀來增進自身的修行。慈容法師鼓勵大家皈依、受戒後,應多親近常住道場,以增進佛學的知識,成為一位身心莊嚴、行解並重的佛教徒。
星雲大師為信眾證盟三皈五戒典禮,並講解三皈依的意義。大師指出,佛不需要我們皈依,我們皈依的是自己的自性,皈依三寶的意思就是「找到自己,明白自己,」生生世世只要有信仰就有光明。
典禮中,大師請與會大眾大聲跟他念:「我是佛!」期許大家直下承擔,自己是佛,佛不做壞事,我也不做壞事,人格就昇華了。
大師很開明地說,倘若距離香港佛光道場及佛香講堂很遠,可以到其他的道場去修持、學習,因為佛寺雖然不同,但佛祖是同一個,換句話說,同以三寶為師,他只是證盟大家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信徒。
他接著解釋,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亂吃毒品,皈依三寶、持守五戒是自由的基本。五戒是管理自己,受持就有自由,因尊重、保護彼此的生命、財產、身體、利益,所以不殺生,自然平安;布施,自然有財富;不邪淫,家宅自然平安、快樂;不吸菸吃毒品,自己身體自然健康。其實皈依受戒是保護,而不是限制。
最後,大師指出,在災難不斷的時代,唯有先將自己的心安定下來,藉由萬人共修的殊勝力量,不僅為自己培植福德因緣,更讓社會多一份祥和之氣,也才能夠有力量轉惡為善,轉邪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