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農民心聲 推動年輕化

 |2011.04.08
623觀看次
字級

「我今年四十一歲,但我在許多農民眼中還是『少年人』。」畢業於龍潭農工農經科,打從退伍就投入務農工作的新竹縣農民范綱宏苦笑著說。若從工商社會的眼光來看,年逾不惑的他算是中年人了,但在農民年齡普遍較高的農村來說,他可是「年輕人」呢。

范綱宏的話突顯了台灣農村的「高齡化危機」。他表示,政府為了減緩「少子化」現象而想方設法,鮮少顧及農村日益嚴重的高齡化。

年紀大、體力有限,很多農民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每天從早到晚辛勤下田,無形中也消弭了農村往前邁進的動力。

范綱宏說,農村若無法持續投入年輕人力,恐怕會面臨後繼無人的窘況;政府雖然推動不少政策吸引年輕人回鄉,實際成效仍然有限。

今年二十九歲的宜蘭縣農民謝政宏也有同感。文化大學園藝系畢業的他,曾參加農委會的漂鳥計畫,畢業後回到家鄉投入農業經營。雖然務農資歷只有兩年多,但他對農業發展很有自己的看法,不只打算把農業經營企業化,還經常上網汲取歐、美、日農業發展趨勢的最新訊息、知識。

「年輕人不是不願意回鄉務農,但農業收入的不穩定往往讓他們卻步。」謝政宏說,務農是「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行業,要吸引年輕人回鄉當農夫,傾聽農民心聲,對症下藥,才能讓農村的明天更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