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巴扎的貨物種類多到不像話,每次去都是逛得暈頭轉向、眼花撩亂。
有一回兒正在找路時,遠遠望見三個維吾爾族小女孩,手裡拿著類似菠菜的植物叫賣。美麗的小女娃們臉上說不出的詭異,走近仔細端詳,瞧了半天才發現問題所在,原來她們的眉毛又粗又濃,且兩條長在一起,連眉心也長了眉毛,成了道地的「一字眉」。再細瞧,才清楚這是畫上去的。
又粗又濃一字眉
原來她們叫賣的植物,維語叫「奧斯曼」,奧斯曼長相平凡,是隨處可見的野生植物,據維族小女娃表示,將奧斯曼搗碎成汁,塗在眉毛上,有助眉毛增生。普通話稱它為「板藍」或「松藍」,雲貴一帶少數民族多用來染布,到了新疆,卻成了增長眉毛的聖品。
走在喀什的街道上,只要夠細心,會發現四周維吾爾族婦女特別喜歡濃眉,她們從小就懂得利用奧斯曼培養出一道又濃又粗的「一字眉」,來增添她們眉目傳情的功力。
商人腦筋動得快,將奧斯曼提煉成眉筆,大量販售,頗受眉毛稀疏者的歡迎,近年來更推出洗髮精等系列產品,造福童山濯濯的朋友呢。
飲品永遠喝不夠
新疆的天氣乾燥,太陽毒辣,走久了嗓子眼兒都能噴火了。台灣的夏天與之相比,那可是小巫見大巫。在逛巴扎時,最怕的就是渴與熱,不過甭擔心,體貼的小販早就為您想到啦,只要您眼尖,就可發現一路上都有賣一種維族自製的「新疆酸奶刨冰」。
這種「新疆酸奶刨冰」,維語發音要念「撒狼兒豆可」,小販在路邊搭起一個小棚子,放幾張椅子,一個小攤子當中擺,就可以做買賣啦。當地人走累時,一頭鑽入棚內避暑,順便來一碗「撒狼兒豆可」,頓時暑氣全消。
入鄉隨俗,到了喀什的巴扎自然要學本地人,坐進棚內點上一碗「撒狼兒豆可」消暑解熱。
酸奶刨冰喝上癮
只見小販取一只塑料碗,對著一大塊天然的冰塊,拿鐵叉刨下一些碎冰,再用小木杓從一大鋁盆中挖幾杓自製的純酸奶,最後拿起裝有純正蜂蜜的玻璃瓶,向碗中灑了些,用小木杓將三者調勻,就成了天下最美味的「新疆酸奶刨冰」。他們的動作輕巧熟稔,每做一份就像是演出了一場優美的表演秀。
喝「撒狼兒豆可」這玩意兒是會上癮的,一碗接一碗,似乎永遠喝不夠。遠在一九九八年第一次與它接觸時,就被迷惑住啦!自此只要去喀什,一定要去喝上幾碗,否則若有所失。貪喝如我,現場喝二碗不滿足,還將水壺內的水倒掉,灌滿「撒狼兒豆可」,才心甘情願地離開,由此可見這玩意兒是多讓我瘋狂啦!
等待下一場邂逅
新疆的太陽很勤勞,非等到晚上十點半之後才肯下班回家,此時趕巴扎和逛巴扎的人們開始收拾東西,各自四散歸去,數不清的毛驢車首尾相連,夕陽霞光映照在歸途的人們和動物們的身上,鋪出一片金黃。
在永遠逛不夠的巴扎內,不知不覺地就消磨了一天,望著手裡數不清的戰利品,自嘲皮夾內的人民幣,不自覺地流到滿面笑容的維族小販兜兒裡。
綠洲文化魅力佳
這個自二千多年前就以貨易貨的巴扎,能延續至今依然不衰,一再顯示著它獨特誘人的無窮魅力。它彷彿有種無形的力量,凝聚為綠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讓人驚喜連連的大寶庫,每個角落都能發掘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每處都會發生一場美麗的邂逅。在新疆似乎只有巴扎最具有那濃郁的異域風情,亦只有巴扎最能表現邊疆少數民族那種自在粗獷豪邁的個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