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澎湖訊】經濟部「建置澎湖低碳島專案計畫」昨天啟動,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將打造澎湖為世界級低碳島,希望在民國一○四前澎湖的再生能源供應比重達百分之五十六。計畫中,澎湖將成立台灣第一間縣民入股的公司,並從澎湖拉一條海底電纜到雲林,讓澎湖冬天的風力也可供電給台灣使用。
為促進低碳社會型態的轉變,經濟部以澎湖離島為再生能源生活圈示範地點,計畫全面導入綠色能源與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打造潔淨生活低碳島。施顏祥表示,本計畫推動時程為五年,預計共投入資源約八十一億元,主要執行內容包括設置能源公司,並建立縣民入股投資模式,售電利潤與入股縣民分享,屆時「風」將變成澎湖的「白金」。
澎湖縣官員表示,澎湖能源公司預計六月成立,總投資金額達七十四億元,澎湖縣民與澎湖縣政府投資比重達百分之五十五,首創開放百分之十股權供民眾認股,民眾可以土地換股,一平方公尺換十股;台汽電、德國Enercon與丹麥的Vesta等技術廠商均有意入股,希望在民國一○四年時,一百二十四百萬瓦的裝置容量可以全部完成。
澎湖發電系統欠缺經濟規模,發電成本居高不下,虧損連連,實質上都是台灣本島用電戶補貼電費。由於澎湖是世界上風力發電的最佳風場之一,該計畫「先陸域、後海域」,台電將至少在澎湖陸域再興建十六部兩千瓩風力機組;另為維持穩定供電,將從澎湖尖山海岸到雲林台子村設置海底電纜,冬天風力較強,澎湖多餘電力可供應本島,夏天風力弱,則由本島補足供電缺口,澎湖的尖山火力發電廠則將逐漸除役。
風力發電外,經濟部也將提供四億元經費補助,協助裝置太陽光電設施,主要設置地點包括馬公機場、第一漁港等指標性設施,同時會將南海遊客中心、七美、虎井島等納入規畫,營造澎湖的低碳意向。
澎湖低碳島規畫尚包括智慧電表二千一百零六戶、LED路燈四千盞、全島自行車路網、推廣太陽熱水器一千戶、節能家電一萬四千台、電動機車六千輛及全島使用生質柴油、新建公共建物及民生重大投資案取得綠建築標章等,並推動「後寮再生能源專區」。
經濟部說,低碳島專案預期計畫完成後,將可使澎湖地區之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當地用電需求;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由五點四噸降為二點一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