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日本發生核電廠輻射外洩危機,原能會表示,若琉球測到輻射汙染,會向民眾預警;經濟部表示,除食品外,日本進口的一般物品也增加檢驗輻射量。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並通過立委提案,建請對各國進口的貨物訂定標準輻射容許值。
「因應日本三一一災變專案小組會議」昨天繼續舉行,原能員會副主委黃慶東表示,據最新氣象資料,預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日本輻射外釋距離台灣仍有一千里左右,短期內不致影響台灣。
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局長邱賜聰表示,若琉球測出輻射塵,要當地民眾注意、防護,原能會也會評估抵台的時間與濃度,透過媒體等各種管道告知民眾,請民眾開始戴口罩,以及做其他防護措施。
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說,除全面逐批查驗日本進口生鮮、冷藏、冷凍蔬果與水產品、乳品、嬰兒食品、礦泉水外,也抽驗三月十二日以後的日本製造加工包裝產品,防止輻射超標食品流入市面。至於是否做輻射汙染分級標示,蕭美玲表示,日方自己有控管,且台灣的檢驗能量也能負擔,衛生署會看實際執行狀況再作檢討。
海關總局表示,由衛生署駐機場人員將日本進口食品送原能會檢測,檢測結果未確定前,進口廠商不得出售。
除了食品,日本進口入台的一般物品也將增加檢驗輻射量。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說,對本來就要檢驗的「應施檢驗」貨品,標檢局今天起將增加檢查輻射量,但由於數量太大,標檢局和海關會協商優先檢驗項目,及是否要縮小範圍,鎖定在那個港口或產品出口的才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