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核電事故在美國引起核電省思,也在歐洲引發疑懼,歐洲無論是已經著手興建核電廠,還是正在考慮從化石燃料轉向核能的國家,都將興起核電利弊的重大再評估或大辯論。
歐洲許多國家的在野黨和環保團體在日本地震第二天(十二日)就說,科技進步如日本也無力確保核電設施免於天災,歐洲更無可能保護人民不受核災,因此根本就該放棄核電。
奧地利政府則要求十四日揭幕的歐盟環境部長會議稽核歐盟二十七國的核電廠,對所有核電廠實施類似金融業的「壓力測試」,內容包括地震反應、冷卻系統和反應爐圍阻體狀況。
二十五年前車諾比慘劇的記憶逐漸遠去,歐陸政府對採用或擴大核電的態度漸趨開放,尤其東歐,他們希望藉此減少對俄國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以及減少煤炭發電的汙染,因此不是著手更新現有核電廠,就是正在開始或計畫興建新廠。
英、法、德國官員十二日以來努力向民眾表示,以歐陸的地質構造來研判,歐洲國家不可能發生日本那樣的情況。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她的政府信任核電,最近還決定將境內十七座核電廠的壽命平均延長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