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經驗 台灣防救災規畫和演練不完備 須建構整體機制 將損害降至最小 莫各行其是
日本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火災及核能電廠事故,馬總統昨天主持因應日本地震的「重大災害因應作為研討會」時表示,面臨這種複合式災難,已到檢討防災、救災機制時機,政府必須重新檢視,作好準備。

的確,台灣近年的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蘇花公路坍方等嚴重災害,都可見預防、善後工作不完備,台灣也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必須盡速檢討防救災機制,特別是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造成輻射外洩,核能安全更不能輕忽。
核能意外衝擊人類、生態的程度,比颱風、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更嚴重及長久,但是,當大家都在追問,若台灣發生大地震或大海嘯,位於貢寮與墾丁的四座核能發電廠,是否撐得住,政府是否有能力疏散當地民眾時,原能會只說有緊急應變計畫,如預估在八小時內,撤離周圍五公里內約五萬居民等,似乎沒有其他有效的防救作法。
再深入追究,原本應停止運轉的核一核二廠,卻因台電說供電系統不足而繼續運轉,台電並以此為由要繼續蓋核四,當全世界都在鼓吹並推動替代能源時,台電近年來所提出的主要發電廠興建計畫,都是非再生能源,反成為阻擋台灣發展替代能源的主力,甚至還幫忙打壓民間正在發展的再生能源計畫。
若台灣萬一發生規模七以上的強震,就算居民能冷靜疏散,面對恐怖的核能意外所造成的後遺症,恐怕大家只能坐以待斃了。
馬總統要政府部會檢討災害防救機制,作好準備,其實各種災害的防救是互有關聯,也是一體多面,必須建構整體機制,不能各做各的,各部會必須以日本大地震後,舉國上下的冷靜與迅速因應,顯示防救災機制完備,及平時訓練有素為借鏡,研擬高標準系統性的全面防救災規畫和演練措施。
此外,防救災無藍綠之分,不論誰執政都須執行統一且一貫的制度,將災害降到最小。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