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過熱 如何自保

 |2006.07.30
807觀看次
字級

連日的高溫,讓人受不了,在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的熱浪中,如何避免溽熱高溫傷害身體,清涼健康度過夏季,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英欽提醒民眾下例幾點:

1.小心熱傷害

在夏天動輒攝氏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溫下,很容易產生中暑、熱衰竭、夏季熱等熱傷害,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肌肉酸痛等症狀,特別是體溫調節能力不好的老年人與嬰幼兒,更應避免待在炎熱的室外或悶熱的環境下過久的時間,烈日下工作或戶外活動,則要補充充足的水分,並且做好防曬措施。一般而言,白天氣溫太高、紫外線太強,加上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並不適合戶外活動,外出的時間以清晨或傍晚較涼爽,空氣也比較好的時間最佳。

2.避免冷氣病

大熱天裡,電風扇、涼風扇或冷氣是必備的家電,既能減少悶熱的程度,也能預防熱傷害或皮膚病如痱子、溼疹等疾病。但,使用冷氣要注意正確的使用觀念,例如冷氣不要開得太冷,特別是睡眠時,最適合的溫度約在攝氏二十六至二十八度左右。此外,更要注意冷氣空調帶來的病菌感染問題,冷氣管路、濾網、冷卻水塔等,都是細菌、黴菌的溫床,如果沒有定時清洗,很容易成為疾病的傳染源,造成感染或過敏性反應如氣喘等。所以,在每年開始使用冷氣前,一定要先清洗冷卻水塔或濾網。冷氣引起陰離子缺乏的問題也應注意,只要定時打開窗戶幾分鐘,讓空氣流通,或是在室內種些綠色植物,都有助於室內的陰陽離子平衡,降低神經功能失調等冷氣病的發生機會。

3.小心紅眼症

夏日戲水既清涼又消暑,但是感染急性結膜炎的機率也大增,每年六月以後,「紅眼睛」的病人往往會爆增三、四倍,且多有家庭內感染的現象。「紅眼症」是「急性流行性結膜炎」的俗稱,屬於一種濾過性病毒感染,傳染性極強。游泳池是急性結膜炎傳染的一大溫床。急性結膜炎會出現眼睛發紅、出血、眼屎增多的症狀,如果延遲治療,會併發細菌感染等嚴重後遺症,因此,若有眼睛不適,應立即就醫。多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公共場所的物品擦臉,都是避免紅眼症的好方法。

4.呵護皮膚

天氣悶熱,除了濕熱及日曬所導致的皮膚病增多外,蚊蟲叮咬的皮膚病也不少。長痱子是夏天常見的問題,這是因為汗腺管阻塞、排汗障礙而冒出的小紅點或小水泡,常出現在脖子、腋下、手肘等容易出汗的地方,天氣濕熱、皮膚過敏、過胖、衣服穿太多、不吸汗等,都是誘發因素。避免痱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流汗時馬上擦乾,時時保持皮膚乾爽。強烈的紫外線照射過久,會產生皮膚灼傷,造成皮膚紅腫熱痛,繼而脫皮的現象。因此戶外活動時遮陽、防紫外線、防曬的裝備一定不可少。公園、野外的蚊蟲非常「毒」,皮膚一被叮咬,馬上會出現過敏、紅腫反應,嚴重的還會引起細菌感染的併發症,例如膿痂疹、蜂窩性組織炎等,因此到戶外時一定要加強蚊蟲叮咬的防護。養寵物者則應注意寵物的清潔工作,因為每到夏天,貓、狗等寵物身上的蝨子、跳蚤便開始活躍起來,很多人常被這些「小不點」咬得遍體鱗傷。

5.注意飲食衛生

天氣炎熱下食物容易變質、腐壞,例如未冷藏的牛奶可能過了一個小時就不能喝了,因此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免吃壞肚子,引起腸胃炎。謹記「病從口入」、確實注意飲食衛生、常洗手、不要吃太多冰冷的食物,則腸胃不適發生的機率便會大大減低。其實充滿熱情與陽光的夏天,也潛藏著不少健康的危機,但只要預防得宜,一樣可以充分享受夏日的熱力奔放,並且健康一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