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根據勞委會統計,身心障礙庇護工場就業員受雇的比率不到千分之二,不符比例原則,立法委員賴士葆、陳節如昨天召開「庇護工場的定位問題與經營困境公聽會」,建議政府修改《身權法》和職業評量、增加庇護工場功能、釐清定位,並在半年內結合勞政、社政單位,給身心障礙團體清楚而便利的協助管道。
賴士葆指出,現行法規讓庇護工場陷入經營兩難的困境,首先是主管機關從社政變為勞政,工場就業歸屬於勞委會管轄,但「庇護工場不等於企業」,而職業評量本意在評估專業程度、性向,給予就業建議和輔導,現卻成為能否進入庇護工場的「入門考試」,考不過的,即使有工作能力或意願,也只能安置在機構或家中,導致功能迅速退化、家庭得不到喘息,延伸成社會問題。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勞委會也不理解《身權法》將庇護工場歸屬於勞委會管轄的用意,每年針對庇護工場補助的預算都沒用完,工場卻一間間倒閉,可見現行法規不相融合,庇護工場的問題確實是應該結合勞政與社政共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