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國內一項分析千例毒癮者的回溯性研究顯示,甲基安非他命濫用者,整體死亡率是一般人口的六倍,由於毒癮會造成腦部損傷且嚴重影響精神狀態,這些毒癮者自殺死亡率是一般人口的十七倍,證實毒癮者是自殺高危險群,此研究已獲刊於國際知名的《臨床精神醫學期刊》。
甲基安非他命自九○年代開始流行,是國內成長快速的非法藥物之一,列為第二級毒品,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郭千哲表示,甲基安非他命是一種合成的中樞神經刺激劑,長期使用會造成腦部、心臟等全身性傷害,並容易合併幻想和精神分裂、憂鬱症等精神傷害。
此研究由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主導,與台大公衛學院、台北醫學大學組成跨院研究團隊,分析西元一九九○至二○○六年,曾因急性症狀住院的一千四百八十名甲基安非他命成癮者,這些患者平均年齡僅二十九歲、高達八成是男性,自殺死亡者共有三十八人,此族群的自殺死亡率與一般人口相比,高出十七倍。
郭千哲指出,自殺行為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毒癮者的危險因子除了來自用藥造成的精神病症狀,即使有透過醫療克服戒毒引發的戒斷症狀,但如果後續缺乏家庭支持、或是沒有就業機會,很容易再度用藥來逃避現實,臨床上發現,持續使用毒品的成癮者,絕對是自殺的高危險群。
因此,郭千哲呼籲,如果身邊有正在使用毒品者,或曾經住院治療毒癮者,必須對他們持續關心、給予支持,也呼籲政府單位加強對此族群的自殺防治策略,除了應轉介到醫療單位協助,相關單位對出院患者,也應積極進行後續就業或職業訓練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