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十國集團(G20)在巴黎積極協商,希望針對一套衡量各國經濟健全情況的指標達成協議,以避免再次陷入全球金融危機。各國代表十八日挑燈夜戰,以便二十個工業國與開發中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官員,能在十九日上午的會議中敲定協議。
法國總統沙科吉十八日致歡迎詞時警告,如果不能把各國的利益擱置一旁並設法達成協議,G20將會遭到扼殺。他說:「優先考慮國家利益的誘惑很大,但是我要明確告訴大家,這樣做等於宣告G20的死亡。」
世界各國領袖在二○○八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之後,決定以G20取代八大工業國(G8),成為最主要的經濟協商會議。
採納政策建議指標以避免新的失衡情況或重蹈危機,是G20的重大提案之一。法國希望儘快達成協議,讓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下半年就能向各國提出經濟政策建議。
一位磋商代表說:「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發揮作用的寒暑計,讓我們檢驗失衡情況的各個層面,以便下達最有效的診斷。」不過一位匿名外交人士說,財長與央行官員在工作晚宴上,並未就採用哪個指標達成共識。中國依舊不願接受若干評估中的指標,而新興國家在此議題上也無一致立場。
消息人士說:「大家沒有共識,但感受到必須採行一套全球指性指標的重大壓力。」他透露:「目前有三種選擇:一是通盤接受或完全拒絕,二是在主要與次要指標中達成折衷協議
;第三是有些指標立即實施,其餘稍後再採行。」
目前討論中的指標有四個,其中兩個衡量內部的失衡:公共赤字與債務,加上民間儲蓄水準。另兩個指標則測量對外的失衡:經常帳或貿易帳餘額,或是外匯準備和實質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