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琴弦多達六十三條的千年樂器「班多拉」,再加上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的天籟歌聲,四月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與台北多元化藝術邀請下,將來台演出。
主辦單位台北多元化藝術表示,「班多拉魔弦藝術團」清一色為女性團員,她們表演時身穿鮮明的哥薩克浪漫主義時期傳統服飾,邊彈邊唱,演出曲目涵蓋古典、現代及烏克蘭傳統歌謠。
「班多拉」是烏克蘭現存最古老的撥弦樂器,琴弦多達六十三條,音階完整,且可輕易轉調,被喻為魔弦,擷取豎琴和魯特琴特長,音色近似大鍵琴,但更為動聽。
「班多拉」歷史超過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六、七世紀,最初僅是傳統舞蹈的伴奏樂器,在十五至十八世紀非常盛行,樂師們一邊彈奏「班多拉」,一邊演唱讚頌烏克蘭哥薩克人的歌曲,隨著時間演變及烏克蘭民族意識的抬頭,樂器本身也有較多變化,金屬琴弦漸漸取代原本的腸線,弦數和琴的體積也因應演出需要而增加。
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由烏克蘭知名「班多拉」琴演奏家瓦塔曼育在一九九四年創立,團員由瓦塔曼育從烏克蘭各個音樂院學生中挑選,全是十六至二十二歲的年輕少女。
「班多拉魔弦藝術團」平常訓練嚴謹,除了每天固定的練習,每星期至少花十二小時彩排,烏克蘭文化部還將這團列為「烏克蘭國家團隊」,並授予指揮瓦塔曼育許多獎項,表彰她致力烏克蘭傳統文化的貢獻。
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四月十二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四月十三日在高雄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