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昨天上午公布二○一一年元月CPI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月大陸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一○四點九,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四點九,遠低於市場預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年增百分之六點六,高於市場預期。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官員昨日證實,從今年開始,國統局根據社會消費調查情況對CPI統計權重進行調整,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將食品價格所占權重調低。
昨天國統局公布一月CPI受節日和低溫、冰凍天氣影響,較去年同期漲百分之四點九,略高於去年十二月的百分之四點六,其中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六漲二降,食品價格及居住價格分別上漲百分之十點三及百分之六點八。食品價格中,又以鮮果價格漲百分之三十四點八、鮮蛋價格上漲百分之二十點二及糧食價格漲百分之十五點一為前三高,另外水產品價格漲百分之十一點一,鮮菜價格則漲百分之二。
同樣備受矚目的還包括PPI,元月大陸PPI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六點六,高於市場預期的百分之六點一。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百分之四點九的CPI年增率低於預期,短期內雖是利多,但不具備持續性,因通膨壓力依然存在。
雖然不少專家質疑這項作法是「人為壓低」CPI表現,但大陸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鮮祖德昨日指出,新的CPI統計權重方案符合最新消費結構實際情況,只會更客觀、全面地反映消費和物價變化,不會拉低CPI。日前高盛等各大機構預計,大陸元月CPI漲幅為百分之五點三至百分之五點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