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從角色扮演中學習

趙文瑜 (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2011.02.15
493觀看次
字級

「大風吹,吹什麼?吹———有頭髮的人;大風吹,吹什麼?吹———身上有白色的人……」朋友佳佳一時興起,帶女兒報名了一堂戲劇體驗課程。課程中,二十幾位大、小朋友圍成一圈玩大風吹的遊戲,只要被吹到的人,就要在中間黏起來,不能讓巫婆找到任何的空隙……。

一個小時的課程,孩子們在教室裡又說、又演、又叫、又跳,最後,老師還邀請現場的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演出《三隻小狼與大壞豬》的繪本改編故事,帶著平常習慣坐在辦公室的家長們,一起伸展手腳,展現創意。

我問佳佳對這樣的戲劇課程有什麼感覺,她告訴我戲劇老師說的一段話:「戲劇教育並不是在教孩子『演戲』的技巧,也不是培養孩子成為『童星』;而是希望啟發孩子心中的想法,幫助他們勇於表達,並將自己的創意,用身體的感官展現出來。」

當戲劇老師問佳佳:「想一想,剛剛你在遊戲或演出時,心裡會想著:『唉呀!要跟別人黏在一起,真的很不好意思』嗎?或許一開始會有點害羞,可是一旦進入了活動的氛圍,就可以放下一切顧忌,只專注在眼前的活動中。」

一場體驗下來,佳佳認為戲劇活動真的很棒。它沒有大人、小孩之分,沒有對錯、好壞,老師也不會事先在孩子身上貼上「專注力不足」、「好動」、「發展遲緩」等標籤。

回家後,佳佳拿出了《三隻小狼與大壞豬》繪本,和孩子一邊念讀、一邊表演,兩人從故事中,找到了紓發情感的出口,也成就了一次快樂的周末假期。

在兒童發展過程中,戲劇活動其實就是孩子的扮演遊戲,是孩子遊走在真實與想像世界的中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認為,扮演遊戲提供了孩子發展上的心理支持:當孩子抱著娃娃餵奶、洗澡;拿著玩具平底鍋和鍋鏟,假裝自己炒出了一桌好菜;或者握著呼拉圈,假裝自己在開車時,他們其實都在為將來的動作發展奠定基礎。透過想像,孩子可以滿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並用自己的方式與真實世界互動。

歐美許多國家透過戲劇教育,幫助孩子在扮演過程中自由的發揮、創作,以啟發豐富的創造力、表現力和想像力。透過團體扮演,久而久之,孩子的發表欲望會變得較強烈,並在這樣的環境中了解自己、肯定自己;而另一些「過於愛現」的孩子,也可以經由角色扮演學習到安靜,在不同狀況下控制自己的行為。

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戲。每個人因角色、地位的不同,總得在不同的位置上做出合宜的行為;在孩子幼年時期,若能經常提供孩子角色扮演的機會,不失為一個幫助孩子了解自我,並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方法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