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長廊】漫話臘月和正月

張天野 |2011.01.31
856觀看次
字級

一般所謂臘月是農曆十二月,而正月是農曆一月。可你知道它們因何得名?還有正月的「正」為什麼發一聲而非四聲呢?

臘月,古時也稱「蠟月」。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代應劭的《風俗通義》中講:「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現在還有許多物品與臘月有關,譬如臘八粥、臘八蒜、臘肉、臘腸等。而臘梅這種花,得名自臘月開放,同時花質似蜜蠟,也稱蠟梅,臘梅、蠟梅兩種名稱都是對的。

正月,又稱孟春、端月、陬月、柳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農曆的第一個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是有歷史原因的;漢代以前,每換一個朝代,往往把月分順序改一次;商朝以夏曆十二月算作每年第一個月;而周朝又以十一月算作每年第一個月。秦統一天下後,又把十月算作每年第一個月,直到漢武帝,才恢復夏朝月分排列法。

這幾個朝代把更改後的第一個月叫做「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在他們看來,既然他們居了正位,一年十二個月的次序也得跟著「正」過來。秦始皇姓「嬴」名「政」,他覺得「正」字讀音與其名同音,犯了忌諱,就下令把「正月」讀作「正(征)月」,沿用至今。正月居然跟秦皇漢武扯上了親密關係,歷史有時真的很有趣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