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開始著手「梵文貝葉經」保護與研究工程,即日起將進行為期兩年的全面普查工作,保護現有的「貝葉經」,並將影印的資料交給專家進行全面研究。
梵文貝葉經是古印度佛教徒以鐵筆寫在貝多羅樹葉(即貝葉)上的梵文經典,經文內容包括佛教經典、古印度文學、法典等。
早期的貝葉經寫本由於印度宗教之爭、戰亂,氣候炎熱、潮濕等因素,幾乎已經失傳。而傳入西藏的梵文貝葉經則被完整地保留著。目前西藏保存的原始貝葉經手抄本,多是西元七至十三世紀自印度引進,一些孤本、珍本是歷代梵藏譯師,用以翻譯、校勘各種梵文經典的原始藍本,除了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罕見文獻,也是世界上古文獻類中最珍貴的原始資料之一。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藏學專家巴桑旺堆說,史載薩迦寺珍藏的西藏梵文貝葉經數量最多。根據文物部門資料,目前登記在冊的西藏梵文貝葉經共有四百二十六部、四千三百多張,主要保存在拉薩市、山南及日喀則地區的各大寺院、博物館、研究機構等,由於歷史因素,應還有部分梵文貝葉經流傳在民間。
梵文貝葉經保護與研究工程將分為:調查與普查登錄、編目定本、對勘補譯三階段;前二階段將在西藏完成。專家則深入各地及相關部門、寺院進行全面普查,實地影印原件,考察現存貝葉經收藏情況。
為保證梵文貝葉經安全,普查堅持「現狀為主,原件不動、分散保管、確保安全」等原則,而專案則鼓勵民間參與,並對寺院及民間個人,提供保護資金和設備。
一、二階段結束後,預計可達成四項成果:完成《西藏自治區貝葉經藏書書錄》(書題為梵、藏、漢、拉丁注音)、《西藏自治區貝葉經大全》影印資料版。所有原始資料將再交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梵文貝葉經專家,進行研究對勘、補譯。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拉巴平措說,目前,梵學研究逐漸受到關注,尤以德國、奧地利、日本等研究較為深入,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也設立梵學研究中心,各國皆以西藏保存的梵文貝葉為梵學研究重要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