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日前以專題報導北京智化寺京音樂、北京曲藝、民間文學、民間醫術、傳統舞蹈、傳統手工藝等,並探討製作、保護、傳承、創新和發展等問題與建議。
其中,備受關注的傳統智化寺音樂,亦稱為「京音樂」,源自明代宮廷禮儀音樂,是現存古樂中,唯一按代傳襲的樂種,已經傳承五百六十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有明確紀年的工尺譜本、獨特的樂器、曲牌和詞牌,按代傳承的演奏藝僧,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寺音樂、五台山青黃廟音樂、福建南音,並列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音樂「活化石」。
京音樂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逾三百首樂曲,至今僅有四十八首樂譜,一九八○年代起進行發掘搶救,二十五年前在班禪大師、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支持下,組成北京佛教音樂團,曾多次出國演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