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瓊斯盃打得火熱,僅能容納三千名觀眾的台北體院體育館(白館)連連爆滿,男子組決賽黃牛票暴漲數倍還一票難求。籃球協會承諾明年遷地為良,目標指向新穎的台北小巨蛋。
冷氣不足、容量太小的白館,應付國內超級籃賽已捉襟見肘,碰到瓊斯盃這種國際賽事難免出「洋相」。何況為配合台北市主辦二○○九年聽障奧運,明年須拆除重建,籃協本來就必須另尋比賽場地,且應未雨綢繆。
瓊斯盃以前在中華體育館舉行,碰到精采比賽座無虛席,上萬觀眾齊聲加油的盛況,許多老球迷至今難忘。民國七十七年該館焚毀,台灣籃運也走下坡。移師可容一萬五千席的小巨蛋,不僅是球迷福音,也是振興籃運契機。
小巨蛋隸屬台北市政府,以九年十五億八千萬元標出經營權。市府每年擁有四十五天免場租使用權,可舉辦公益活動。扣除公益場和歲修,一年最多出租三百天,每天至少要幫市府收租六十萬元,加上裝潢折舊和人事管銷,成本更可觀。
兩廳院及國父紀念館等展演地點場租較為便宜,除了座位較少,最主要關鍵在於不必向政府繳納租金,每年還有補助,自然比小巨蛋占有成本優勢。
前進小巨蛋,可造福球迷、球員,若行銷得法,票房亦將大增。若市府能提撥小巨蛋租金贊助,或讓瓊斯盃使用公益場,減輕籃協負擔,更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