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報導】中國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近日發現綿延近五公里、反映古代西域遊牧民族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的大量岩畫,這些岩畫的鑿刻技法簡單、線條粗獷有力、內容生動,對於研究古代當地西戎、羌族、月氏等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生活、音樂舞蹈,具有重要價值。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是甘肅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早在春秋、魏晉時期就有先民居住。
蒙古族的岩畫歷史悠久、題材廣泛,且內容豐富,是先民在漫長的年代陸續製作而成,屬於新石器時代製作的畫面,會有車輛、放牧、騎者、動物;北朝時期的岩畫,多為圖案化、程式化和抽象化的圖形,以及類似古突厥文字母的符號,此外,還有長矛、動物圖案等;隋唐、元明清代作品有神像、文官立像和虎等。
尤其在元代,蒙古族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開放政策,融合儒、釋、道與世界其他宗教,形成具有蒙古族崇尚自然的特色與多元文化的藝術風格。
此次發現的岩畫群,涉及稀有動物北山羊等動物畫像,還有騎馬、狩獵等神秘岩畫,反映出蒙古民族驍勇善戰、奮發向上的民族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