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爸爸(左)與小玉透過共讀故事,增加親子關係,小玉不僅進步到會看圖說故事,還會幫忙洗碗,也不再容易哭鬧。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爸爸,上班要小心!」這句話從四歲的小玉口中說出,聽在黃爸爸心裡,眼睛都紅了,因為半年前小玉和他的關係冰到谷底,獨自面對單親壓力,又因工作時間長,親子相處形同陌路,一度懼怕自己走上不歸路,但在參加家扶基金會舉辦的「幼兒啟蒙方案」後,一切都改變了。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王明仁指出,根據調查,弱勢家庭學齡前的兒童,七成二有與言語溝通發展遲緩,五成二社會人格發展不良,四成四精細動作不佳,四成五知覺與認知發展緩慢,「多數弱勢兒不能正確指出顏色,也不會用剪刀或扣鈕扣,甚至不會數到十以上數字」,必須盡早接受啟蒙教育。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長翁慧圓表示,他們與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合作舉辦的「幼兒啟蒙方案」,主要是對弱勢家庭「贊助資金讓孩子能念幼稚園」和「促進家長學習正確親子互動」。每個周末上午,家長和孩子各有課程,下午是親子共讀,說故事、做美勞、學按摩,加強弱勢家長自信心,且將同社區的家庭聚在一起,熟絡後更能相互幫助,發展遲緩的學童也不易被欺負。
昨天記者會上,來自單親家庭的黃爸爸與小玉、蔡媽媽與萱萱出席分享經驗。小玉父母離異,從小由阿公、阿嬤養育,爸爸忙於維持家計,疏於管教,小玉不只咬字不清楚、學習緩慢,又過度任性,常大哭大鬧。
黃爸爸說:「我每天晚間九點過後才回家,很少和小玉互動,關係差,原以為等她年紀大、懂事後關係就會改變,直到家扶基金會義工介入後才知道小玉不是不乖,而是不懂,如果現在不矯正,未來會更糟。」
「幼兒啟蒙方案」將小玉和爸爸導回正途。黃爸爸表示,上完啟蒙課後,心境已轉變,更了解和小玉一起讀故事書,是要小玉知道爸爸關心她、愛她,而且大人同樣需要孩子的愛,現在小玉會主動做家事,還會念故事給他聽,他認為人生又有希望。
蔡媽媽的兩個兒子分別是輕、中度智障,小女兒萱萱非常好動,上完課後,蔡媽媽鬆口氣地說,以前最擔心上街時三個孩子走不同方向,很難管,現在孩子都懂事了,親子關係變得很好。
王明仁指出,這項啟蒙方案目前有一千三百四十九戶接受輔導,預算方面需要社會伸援手,活動訊息:www.chinatrus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