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增修條文達一百零六條的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案,由於朝野堅持的收費方式大相逕庭,兩黨昨天在立法院上演表決大戰,具優勢席次的國民黨版本順利三讀過關,未來健保確定採雙軌制收費,除依固定薪資收取的保費,另對股利、利息等增收補充保險費,最快明年實施。
國民黨團隨後立即召開記者會,公布明年實施時一般費率為百分之四點九一、補充保險費費率為百分之二,由於估計只有一成七民眾會被收取到補充保險費,因此新費率可望讓八成民眾保費調降。國民黨團指出,此費率可維持五年財務平衡,確保未來五年費率不需再調整;第六年之後若保費不足需要調漲費率,一般費率上限為百分之六,補充保險費率隨之調整,上限則為百分之二點四五。
根據衛生署的試算資料,最大宗的補充保險費來源是股利所得,預估每年可收取保費四十三億元,其次為利息所得與兼職所得,大約可進帳二十億元,超過四個月薪水的高額獎金預估可補充十八億元,但原本外界認為是大宗的執行業務收入、租金收入,都只能補充五億至六億元。
新健保費率出爐後,若民眾的所得完全來自固定薪水,又沒有四個月以上的獎金,不會被計收到補充保險費,在一般費率降低情形下,保費將會比現在低。但由於單筆股利、利息等所得超過兩千元者,就需要計收補充保險費,因此若存款達二十萬元,以存款利息百分之一估計,一年利息就會超過計收補充保險費的基準。
立法院院會昨天上午十時開議,由於民進黨團對健保法提出黨版修正動議,院長王金平裁示每條條文表決前,兩黨均可派兩名立委上台發言。民進黨立委認為國民黨版本捨棄家戶總所得,延續現行六類十四目的不公平分類,仍使受薪階級負擔最重,只是個「劫貧濟富」的健保修正案。
國民黨立委回應,所提版本突破現況,開始把非薪資所得納入,而且是具體可行方案,雖然不是一百分,但已趨近家戶總所得的概念,把目前技術上可收取健保費的項目都納進來,並批評民進黨只提理想、卻不考慮如何執行,是不負責任做法。
審查到第十條條文,表決結果確定被保險人依然採現行六類十四目身分分類,民進黨團決定退席,表達對健保法修正案的抗議,即使後續部分條文仍有黨版的修正動議,但表決時僅由立委黃淑英、劉建國代表按反對鍵,並且逐條要求重複表決,不讓國民黨版本快速闖關。
然而攸關費基、計費方式等爭議條文已經通過,兩黨對第三十四條之後條文,協商時已有共識,因此三讀腳步得以加速,延長會議至晚間近八時順利完成三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