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電報導,在經歷多年虧損後,Sony電視業務主管石田佳久(Yoshihisa Ishida)有望帶領該部門轉虧為盈,甚至可能成為Sony執行長史川傑的接班人。
自認很臭屁但不說謊
石田佳久一九八○年代就進入Sony,當時頂著一頭蓬鬆亂髮、愛穿夏威夷衫的他,曾經向同事發豪語:「有朝一日,我會成為這家電子巨頭的掌門人。」並且說:「我或許很臭屁,但我從不說謊。」
一九九○年代末期石田開始在Sony大放異彩,他被交付一項祕密開發計畫,成品就是備受好評的個人筆記型電腦VAIO,二○○三年石田更被派往美國接管營運不善的VAIO美國分公司;石田花了不到兩年時間就讓分部營運重新步上軌道,也因此在企業內部打響了自己的金字招牌,被封「重整專家」。
電視部門連六年虧損
去年Sony執行長史川傑把扭轉電視部門命運這項艱鉅任務,交給石田佳久,被外界解讀為是測試其能否成為接班人的考驗。因為Sony電視部門已連續六年虧損,且經歷四任主管更替都無能為力,要是石田能漂亮完成任務,他很有機會兌現年少輕狂的承諾,成為Sony下任執行長。
近年Sony的接班人議題在內部鬧得沸沸揚揚,史川傑已經六十八歲,外界預測他可能在二○一三年三月交棒,因此近期內Sony很可能會任命過渡新總裁。而可能接棒的人選,除了石田佳久外,還有另外三位管理高層,四人被稱為Sony的「四大金剛」,誰能出線,全看四人表現。
殺出血路祭出兩部曲
高層去年四月指派石田轉到電視部門,希望他能複製先前的成功經驗;於是石田佳久上任後,下達的第一個指令就是把先前個人電腦業務的行銷策略應用到電視領域。
而為了讓Sony電視業務轉虧為盈,石田佳久規畫了極具野心的兩部曲計畫:首先,他希望能為Sony集團的指標性產業導入更完善的財務管理,然後再推出「足以顛覆傳統電視概念」的新產品。石田雖然抱著滿腔熱血和雄圖大略,但他仍須承認目前的市場實在不好殺出血路。
因為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電視更是最腥風血雨的一級戰區,製造商們為了要達到銷售目標,持續推出新品,售價一年可以滑落百分之二十,只要銷售情況稍有遲緩或是零件價格上揚,微薄的獲利很可能瞬間成為泡影。石田知道自己面臨的是史無前例的挑戰。
砍笨重組織改採外包
此外,石田發現電視生產成本太高,很難創造持續利潤。而Sony內部的產品供應鏈又過於膨脹、欠缺效率,加上設計研發程序過於繁瑣,使得整個部門像隻笨重的恐龍。
於是,石田開始大刀闊斧裁撤品牌自有的裝配廠,改採和製造商簽約合作的生產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外包」,今年三月底,Sony旗下的LCD電視組裝廠將從兩年前的九座減少到四座,經過「瘦身」後,預計今年產能將比石田接手時成長二點五倍。
石田每周都會與零售商進行電話溝通,蒐集Sony電視的銷售數據。這在PC行業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使得廠商可以根據最新的銷售數據調整生產計畫。Sony在電視行業的競爭對手也已經普遍採用這種做法。而為了加速電視業務的發展,石田佳久甚至告訴工程師不用那麼關注圖像品質,因為大多數顧客根本看不出任何區別。這在以前的Sony是不可想像的指令。
大膽押注網路電視
更重要的是,石田下定決心賭一把,讓Sony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出搭載Google網路電視平台產品的廠商,使用者未來將可透過Sony的新電視在網路上搜尋影片,這個創舉相當大膽,目前仍難以判斷市場反應,不過Sony未來有機會透過發布新一代軟體,創造更多利潤。
而讓人吃驚的是,這個「足以顛覆傳統電視概念」的新產品,從設計到發行,只花了十三個月就完成,如果按照以往,Sony要推出一台搭載全新軟硬體平台的新電視,大概得多花上一倍時間,由此可見石田佳久行事的魄力。
不過這樣一位充滿行動力的經營魔術師,私底下卻被描述為一位安靜、非到不得已絕不開口,同時說話字斟句酌的紳士。
在被問及是否仍然有意掌舵Sony時,石田佳久笑著說:「我不想,還有更多值得我去做的事。」但在幾經追問後,石田透露真心話:「我當然有興趣,但我知道那很難。Sony集團發展多元、複雜,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隻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