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冬蟲夏草」是市面上高價且熱賣的保健食品,不過內含菌種不一,衛生署擬對冬蟲夏草從新定義,必須是「中華蟲草」才能稱冬蟲夏草,其他類別只能稱為蟲草,預計明年一月對此管理規則舉行公聽會,形成共識後最快二月可預告管理原則,給予業界緩衝期後正式施行。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目前冬蟲夏草的定義,是根據民國九十二年專家會議的建議,當時是採廣義認定,不過近年來隨著鑑別技術進步,學者研究也發現,只有特定菌種才是真的冬蟲夏草,去年曾重新檢試既有的「冬蟲夏草菌絲體為原料之食品管理原則」,打算正名冬蟲夏草,將此食品規範與標示原則的認定範圍,加以限縮。
本來衛生署去年九月就要實施,不過蔡淑貞指出,部分產業界以及學者提出不同意見,因此暫緩實施,將繼續舉行座談會來說明、凝聚共識,她強調衛生署仍朝向正名的方向來進行,並沒有刻意隱瞞外界或袒護業者,在新公告實施前,現有的冬蟲夏草產品仍合法。
台北醫學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科教授蘇慶華表示,冬蟲夏草有特定的生長環境與過程,包括冬蟲夏草在內等類似的菌種,這些「蟲草屬」就有兩百八十多類,研究證實只有中華蟲草,才能被嚴格定義為冬蟲夏草,其他只能稱為蟲草。
蘇慶華贊成衛生署應對冬蟲夏草正名,但他也澄清,這不代表市面其他蟲草產品完全無功效,而是更明確釐清什麼是冬蟲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