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從數據分析,台灣的第一胎性別仍維持均等,但第二胎與第三胎出現男高度多於女的狀況,估計每年至少三千個女嬰被墮胎,造成男女性別不平等,甚至失衡的狀態。他建議參考日本作法,讓中有六歲以下幼兒的家庭,增加免稅額。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總生育率已降到全球最低的百分之一點零三。台灣大學昨天召開少子女化論壇,薛承泰指出,生一胎還看不出性別差異,但生超過兩胎,卻很明顯出現偏好男生的現象,到第三胎偏愛男生的趨勢更明顯,以女嬰一百來計算,男嬰可能高達一百一十五,他大膽估計,每年因此墮胎的女嬰至少三千個,因此優生保健法規範墮胎條件應加以檢視,避免因性別偏好產生不必要的墮胎。
薛承泰說,現在假日到公園,溜狗的人比帶小孩的人多;他建議,目前稅制中對於家中有大學生,可列舉扣除額二點五萬元,但屬於這類的父母親約五十歲左右,擁有較高的收入,減輕負擔不能增加生育率;但家中有六歲小孩的父母,年齡約三十五歲左右,屬於事業剛起步,如果讓家中擁有二至六歲的小孩繳稅時可列舉扣除額,減輕其經濟負擔,可讓觀望的年輕夫妻願意生。
台大社工學系教授馮燕認為,現在對適婚年齡的人口宣導生育已經太晚,必須從小、從家庭教育的宣導著手。有品質好又收費合理的托育選擇,讓夫婦沒有後顧之憂,更能提高生育率。
另外,性別平權觀念成熟,也影響女性生育意願,馮燕舉日本為例,日本立法讓男性有參與育兒的義務,以及男女對等的育嬰假比例,讓這幾年日本生育率維持在百分之一點三七,頗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