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急診室內的腹瀉就診率,近期有暴增趨勢,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主因是感染諾羅病毒,全台腹瀉就診率連續五周上升、已達到百分之五點六一,不只高於去年同期的就診率,更將突破流行閥值,如果沒有加強衛生習慣,這種病毒性腹瀉即起至明年三月將進入流行期。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諾羅病毒好發於秋冬季,主要症狀為突發且持續性嘔吐、水瀉,並伴隨著腹痛、噁心和輕微發燒,由於患者嘔吐物與排泄物,均含有大量病毒,因此若處理時不慎造成汙染,或沒有落實洗手的習慣,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又以幼兒為主要感染對象。
根據疾管局資料,今年十月至今通報三十三起腹瀉群聚事件,高達二十二起檢驗確定為諾羅病毒感染,其中有十四起發生在學校、多數是國小;另有八起發生在人口密集機構,主要是老人養護機構。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有不少病童同時感染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一天腹瀉可高達數十次,甚至因黏膜受傷而出現血便,他指出,這兩種病毒均能長時間存活在嘔吐物和排泄物中,相對難以做好預防。
疾管局呼籲,處理這類患者的汙物時,應以濃度百分之零點五的漂白水浸泡,靜置三十分鐘後再處理,受汙染的表面也應以漂白水消毒擦拭;此外隨時勤洗手、注意飲食以及個人衛生,都能降低諾羅病毒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