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對抗氣候變遷之戰,二○一○年幾乎原地踏步,專家說,明年至多也是牛步。
對抗地球暖化之戰,從二○○九年十二月一事無成的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以來,就一片陰霾,直到本月稍早的墨西哥坎肯會議,仍無進展:國際社會繼續承諾設法減排。怎麼做?再說吧。
環保組織說,二○一一年希望不大。許多國家鬧預算赤字危機,美國和其他許多經濟體仍然欲振乏力,都可能拖累清潔能源科技的投資。
美國麻州諮詢公司「布雷特集團」要員維斯說,「關於國際努力,我很悲觀」。坎肯協定並無法律約束力,終歸空言,與會各國快樂坐而談,沒有起而行的動機。
二○一一年的可能發展,包括年底在南非舉行國際氣候會議。美國和中國在汙染上是「大排」,談減汙時耍「大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下月走訪美國,兩大有機會繼續談。
明年的焦點仍然將是清潔能源比賽。歐盟要開始一套新的「省能綱領」,在能源效率方面提供融資。中國將繼續在海外搶風能和太陽能市場。
在上海營業的的一位外國顧問說,「不管有沒有國際協議,亞洲國家都正在採取推廣再生能源的行動」。
這裡面有些風波。美國最近向世界貿易組織狀告中國非法補貼大陸再生能源業,人為製造世界競爭優勝,案子發展值得觀察。
美國在外面告人,在家裡又如何?美國在二○一一年會多麼大力支持清潔能源,大家等著看。《紐約時報》二十六日報導,白宮承諾加緊努力,但現實多擾,全美許多州陷入預算困境,再生能源的發展勢必受阻。
除了再生能源計畫陷困,美國從立法途徑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也無法樂觀。一月開議的國會有很多保守派議員,幾乎確定不會願意對全球暖化採取行動,甚至可能會舉行公聽會來打擊環保署和國際科學界的抗暖防汙計畫。
維斯預測,「未來兩年,或許更久」,美國的排放上限/交易政策「完全不可能在國會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