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對無數初出校門的理工人才來說,谷歌(Google)是金飯碗的象徵,但谷歌多位軟體人才離職之後選擇和老東家打對台,不是投奔敵營臉書(Facebook)或推特(Twitter),就是開發針對Google核心業務的應用程式。
CNN網站報導,谷歌加州總部提供員工戶外排球場、免費美食餐飲、理髮、乾洗等令人艷羨的福利,還允許員工把百分之二十的工作時間投入自己選擇的項目。優厚的條件卻不一定能留住人才,有些離職軟體工程師還運用專長直搗谷歌搜尋業務。
在谷歌工作七年的肯尼希就是一例,他曾領導Chrome瀏覽器、Google Wave等多項產品的開發團隊,但對谷歌搜集用戶資料的做法一直未深入了解,直到最近看了《華爾街日報》有關網路服務商收集用戶資料的報導,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
谷歌和臉書等網站都在收集用戶資料,讓網路廣告公司能夠追蹤用戶的搜尋記錄,根據Gmail信箱內容、利用用戶電腦中的cookies來追蹤用戶的瀏覽習慣,以及根據用戶所處位置發送廣告等。
肯尼希在谷歌工作的末期研發出Chrome瀏覽器附加元件Facebook Disconnect,可以阻止安裝臉書內建工具的網站把用戶資料發送回臉書,該功能吸引了七萬五千人下載。
肯尼希十一月間離開了谷歌,全心開發保護用戶隱私的應用程式,並在上周推出Chrome附加元件Disconnect,可以阻止包括谷歌在內的主要網路服務商在用戶電腦安裝cookies。
Disconnect推出第一周,下載次數就達兩萬五千次。肯尼希表示,用戶資料的收集應該得到用戶允許,而非在用戶不知不覺中秘密收集,因為這些資料都有可能外洩。
另一位谷歌離職工程師岡德拉奇則研發出廣告攔截工具AdBlock,可以阻止網頁加載和顯示廣告,谷歌的廣告也在攔阻之列,而廣告正是谷歌的主要營收來源。
不過,如果廣告都被攔阻也可能造成「天下沒有白吃午餐」的問題,如果不看廣告,又不讓廣告商收集個人資料,等於沒有付出任何代價,那麼很多免費的網路服務可能必須開始收費。
除了理念不合而求去的軟體人才,還有許多人跳槽敵營,根據報導,谷歌甚至提出數百萬美元的「留才」獎金。但谷歌發言人表示,過去七年來,谷歌的離職率並沒有太大變化,而且低於業界平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