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工業設計獎」上周日我們已介紹了「創意概念組」。這周我們介紹獲得「產品應用組」的其中八件作品。
獲得金獎的「綠燈坐.紅燈起」這項公共作品,是由銘傳大學的鄭宇淮與蘇炫境所創作,設計者透過愛心悠遊卡與博愛座上的LED提示標誌,以RFID感應的設計概念,體貼需要座位的人,也讓一般人可以安心乘坐,有效運用乘坐空間。
銀獎作品是「青花衣」由台北科技大學的廖育賢等人創作,設計者利用矽膠的彈力將青花衣穿套在任一保特瓶身上,讓保特瓶在使用後,可用來插花與擺設,賦予新用途。
銅獎作品是「衣服.收納」,由亞設王設計師團隊所創作,針對公共曬衣空間設計特殊的曬衣架,使擁有個人曬衣陽台的外宿族或一般人,可當作區分衣物種類的分類用品。
金 獎
綠燈坐、紅燈起

設計:銘傳大學/鄭宇淮、蘇炫境
設計理念:
禮讓是人與人之間長久存在的美德,在這城市中共同生活,若能關懷彼此、互相扶持,就能讓城市綻放愛的光芒。
當持有愛心悠遊卡的使用者步入捷運時,博愛座上的LED提示標誌,會顯示紅色圖示,以提醒一般乘客讓座;若無持有愛心悠遊卡的人士在捷運上時,提示標誌會顯示綠色圖示,代表此座位可供一般人乘坐。
銀 獎 
青花衣
設計:台北科技大學/廖育賢、黎子豪黃佩心
設計理念:
青花衣,青花如絲亦如縷;搖身一變青花瓷。
誰說喝完的保特瓶只有回收一途?!現在,為它們穿上青花衣,宛如青花瓷,賦予新的價值及提升存在感,美化你、我居住的空間。
銅 獎
衣服.收納
設計:亞設王設計師團隊
林愷靖、劉崇智、吳孟軒
張詩穎

設計理念:
區隔,讓共居環境裡擁有個人的衣物空間。
共用曬衣場、曬衣間,往往是共居生活常會面臨到的情況。CLOTH‧CLOSE針對公共曬衣空間所設計的區隔收納概念,只需簡單的拉開與摺疊收合,即可輕鬆使用與收納。符合各種不同的曬衣竿與曬衣鏈,更貼近生活情境與共居的體驗。
佳 作

提起椅子
設計:台灣科技大學/傅亮福
設計理念:
餐廳打烊或在家清理地板時,為了打掃桌子底下的部分,會將椅子提起再清理,或將椅子倒放在桌面。將椅子倒放在桌面上其實並不衛生,椅腳部分與地面接觸,且經常被經過的人踢到而變髒。
為改善此問題,Hold Chair的椅墊和椅腳採分離式設計,椅子可直接懸掛於桌緣上,如此一來,打掃者不僅能更輕鬆地清理桌子底下的空間,雙手也不易弄髒。
佳 作
第二把交椅

設計:長庚大學/梁敦為、賴亭安
設計理念:
中國傳統用來加強座椅結構的羅鍋帳在現代已不復存在,我們將其精鍊成第二把交椅。交者,聯繫交際也,藉由第二把交椅,人與人可以和諧拉近彼此的距離,分享觀點。
造型方面是以羅鍋帳為發想。用簡潔現代化之外椅容納著傳統分享美德之內椅,設計出這樣保有東方傳統美德與西方結構美感的第二把交椅。
佳 作
流動.綠.廁所
設計:淡江大學/余晉熠

設計理念:
如廁也可以是一件美好的事,微風徐徐的吹來,光影灑落在廁所裡晃動,抬頭仰望著藍藍的天,伴隨一片綠意……它是一間流動的廁所,也是一間人與自然互動的場所。
在人們使用後,回收雨水洗淨了馬桶與便池,而排泄物則進入肥料處理器,之後還可回收成為樹木的肥料。在這裡,人與自然發生了共居關係。
佳 作
變化
設計:台灣科技大學/曾卉瑀、劉軒慈
設計理念:

一個人的生活,我的工作桌。兩個人的生活,我們的餐桌。
原本一個人使用的桌椅,利用旋轉、拆解的方式,使其擴大至兩人能使用的空間;簡單的操作,讓你不必再因為增加了一個同伴,煩惱如何添購或更換新家具,也因而避免了無謂的浪費,讓彼此和環境更加地親近與和諧。
佳 作
城市脈絡
設計:實踐大學/羅立德、蔡承育徐宗暉、李岱晏、陳頌榮

設計理念:
在高度發展的大城市裡,維持市容整潔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公共垃圾桶則成為必備的重要設施。
此設計結合太陽能路燈及公共垃圾桶,將垃圾桶隱入簡潔的路燈內,讓使用者看到路燈即意識到有垃圾桶的存在,不會因為找不到垃圾桶而隨便丟棄,也減低盲目尋找的麻煩,讓城市變得更加友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