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上海交通大學之邀,前往講說企業家應有的財富觀。 圖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左),致贈也是交大校友的弘一大師銅雕像予星雲大師。圖/上海交通大學提供
【人間社記者李雲上海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十九日應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之邀,於該校法華校區經管學院樓主講「企業家應有的財富觀」,闡述「有形與無形」、「公有與私有」、「現世與未來」、「擁有與享有」的財富,勉勵與會三百位企業家「和諧、和平、和好,也是企業家的責任與財富。」現場交流熱絡。
無形財富更可貴
大師表示,財富分為有形與無形兩種,一般人都是追求有形的財富,如金錢、股票、證券、土地等,固然可以增加社會地位,增進生活的方便,但無形的財富,如歡喜、健康、家庭、慈悲、人緣等更加可貴;而且,廣義的財富還有滿足、自在、智慧等心靈的寶藏。並以孔子與弟子顏回之間「三八二十三」的故事,告訴與會者,「道理」看似沒錯,但經過智慧的思考,有時價值與重點會不一樣。
大師進一步指出,中華文化傳統的道德、良知等觀念傲視全球,乃至現在倡導的和諧社會,皆為重要的觀念價值,「和諧、和平、和好,更是企業家的責任和財富。」對於許多人問「人生的價值多少?」大師以「賣石頭」故事說明,人生的價值就好比石頭,機緣不同,價值就會不一樣。
提到「公有與私有」的財富,大師說,私有的財富價值有限,公有的財富如空氣、陽光、國家的建設公園、公路,財富價值很大;最重要的錢財觀念是「要會用錢,用得適當,能造福。」
功德即積未來財
至於「未來與現代」的財富,大師表示,現世的財富可以透過努力、勤勞、智慧、結緣而獲得,但更重要的是播種未來的財富。所謂捨得,「捨」看起來是給人,實際是給自己;「捨」好比良田播種,不捨就不會有所得。
古云「富不過三代」,與其將財富留給子孫,還不如用之於國家、社會建設、慈善事業,這就是所謂的「功德」,功德好比銀行存款,未來可用,「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與人共享最富有
而「擁有與享有」的財富,大師表示,擁有的財富有限,享有的財富更廣,「這個道理就好比你建大樓,我在騎樓躲雨,你種花,我可以欣賞。」一個富有的社會,不能光靠金錢,還要有品質、氣質、社會公益,分享給大眾
;最好的財富,是建立共有的財富。
現場有人提問「出世的情懷、入世的事業,如何貫徹在生活中?」大師表示,「出世」不是不要世間,還是要對社會關懷,即把「我」擴大昇華。對此,大師強調:「不是要大家賺了錢就拿出去,而是要有計畫地去做,對於發展事業、生活所需、留給兒女、貢獻社會等需有一定的比例分配,自己懂得處理、分配。」對於因果問題,大師說有人問燒香拜佛,為什麼錢財給人騙去
?吃素為什麼身體不好?事實上,健康有健康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經濟有經濟的因果,最重要的是「不能錯亂因果」。
當天,張杰校長並致贈曾為交大校友的弘一大師銅雕立像予星雲大師。
尚有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飛、鄭成良,及經管學院院長周林、人文學院院長王杰、發展聯絡處馬磊、交大世紀會副會長楊振宇等貴賓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