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近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引發社會關注。為加強霸凌防制,教育部昨天邀集二十五縣市教
育局處長、專家學者研議因應之道。會中通過「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草案,除要求校長與老師須積極處理霸凌外,也會結合社工等輔導機制介入,並將霸凌防制成效納入學校評鑑與校長考績,以落實反霸凌目標。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校園霸凌預防與處理刻不容緩,為宣示校園反霸凌決心,他寫了「給校長的一封信」,希望結合各級學校打造友善校園。會中並決定將每學期第一周訂為「友善校園周」,以「反黑、反毒、反霸凌」為宣導主軸,提升反霸凌成效。
為避免校方未積極處理或隱匿霸凌事件,軍訓處表示,草案也強調,將落實學生法治教育與執行兒童少年福利法,對於嚴重影響學生身心的霸凌事件,校長與教師等相關人員應依法通報,並妥善處理,知情未報者將依兒少法處理,並負擔法律責任。
為避免遭霸凌學生有苦說不出,「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草案也提到,中小學每年要進行兩次「校園生活問卷」調查,了解學生是否有發生被同學毆打、傷害的情況,讓校方及時掌握。學生亦可直接撥打投訴專線:○八○○二○○八八五尋求協助。
「教育部應重視學務人員不足的問題,並賦予教師合法合理的管教權,才能防患未然。」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表示,防制霸凌不單只是學校責任,家庭和社會也責無旁貸,教育部不能只從單方面著手,對於造成他人嚴重傷害的霸凌學生,其家長也應負法律責任。他建議,教育部應修正「學生輔導管教辦法」,讓第一線教師擁有適當管教權,並強化學校學務人員人力,才能提高霸凌防制成效。
教育部表示,將推動各校整合親師生輔導支持網絡,一旦發現學生偏差行為,先由班導師評估,了解行為是否已達霸凌程度,經學校確認,會啟動霸凌輔導機制,結合社工、少年隊與家長、教師等共同輔導。情節重大的霸凌學生,將轉介至醫療體系或相關輔導單位專業輔導。若被霸凌者受嚴重傷害,則校方須通報警政單位與司法單位介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