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一份國內首次進行的「幸福與財富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七成三的台灣人認為金錢對幸福感很重要,而年所得在五十萬到二百萬元間較幸福;此外,近四成的人認為,每個月儲蓄一到三萬元,也能讓人感到幸福。
調查也發現,已婚者比未婚者幸福,顯示家庭是提供幸福的泉源;在性別方面,女性又比男性幸福。此外,學歷高的人也比學歷低的幸福;職業方面,從事農林漁牧、勞工、自由業及服務業、科技業等最不幸福,軍公教以及會計師、律師、醫師等專業人員則幸福感最強。
以年齡層而言,最幸福的是四十至四十九歲的人,最不幸福的則多為六十歲以上退休人士。
至於要擁有多少財富才有幸福感?國人平均認為,擁有三千一百八十二萬元才會有幸福感;但當被詢問願意花多少錢去買幸福?國人則表示願意花五千九百二十三萬元來換取幸福,可見「幸福」對國人而言是多麼珍貴。
儘管金錢與幸福的關聯性相當大,不過調查結果也顯示,國人最重視健康問題,其次是家庭,財富則是擺在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讓人不幸福的因素,除健康欠佳、家庭不睦外,社會與政治現象不安定、失業率上升等,都會嚴重衝擊國人的幸福感。
這項調查是由今周刊與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台新金控及永慶房屋共同合作,委託世新民調中心針對三十歲以上民眾,在六月五日到九日以電話訪問方式進行,有效樣本一千零八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