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legate scandal 電文門醜聞
「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不理美國政府強烈警告,日前披露美國國務院近25萬份機密電文中的第一批,將勁爆的外交祕辛攤在陽光下,讓美國外交官對他國元首口無遮攔的評語一覽無遺,使美國陷入空前外交危機,堪稱美國外交的911事件,維基解密稱之為「電文門」醜聞(Cablegate scandal)。
維基解密向《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德國《明鏡周刊》、西班牙《國家報》及法國《世界報》,同步披露美國國務院和駐274國大使館往來電文,涵蓋1966年到今年2月,其中1.5萬件是機密文件。部分電文勢必影響未來美國和盟邦的互動,其中最誇張的是國務卿希拉蕊下令外交官當間諜,蒐集聯合國官員的個人隱私資料,包括他們的DNA,這不只違反國際法,也顯示美國在情報蒐集上不見得比他國文明專業。
這次醜聞同時也暴露美國外交上一些致命傷。首先,美國外交人員缺乏新的「國際觀」,未能因應世界正在變化的格局,仍以美國至上的視野來進行外交觀察,充滿無知的偏見和個人好惡。從洩密資料來看,美國對中國等國家的情報獲得層次很低,許多分析很離譜。
Digital humanities 數位人文
數位化人文科學(簡稱「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是個概括性用詞,包括線上保存、數位化繪圖、資料探索及地理資訊系統的使用等活動。一群極具數據理解能力的新世代人文科學家認為,語言、歷史和藝術下一個核心概念,可能是數據資料,學術界應開始深入探討科技如何改變我們對人文科學的理解。
例如,研究人員利用資料庫追蹤音樂合作如何影響爵士樂,並過濾大量科學文獻,以追查一些概念最早的發源地及它們如何傳播。
為了弄清楚數位化學者到底能學到哪些前人難以企及的知識,美國「全國人文科學基金」與「全國科學基金會」去年和加拿大、英國一些機構合作,共同發起探討數位化挑戰計畫。
「全國人文科學基金」數位人文辦公室主任巴伯利指出,分析數量空前的資料,足以顯示多種模式和趨勢,同時衍生出意料之外的研究題目。他並強調,科技不只使天文學、生物學、物理學更有效率,還讓科學家能做過去根本不可能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