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藝術,常給人冷冰、難解又高不可攀的印象,但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藝術組一百級打破這種印象,學生使用新材料、新技法,不僅拉近觀眾與作品距離,欣賞添趣味。展覽至十四日。
國北教大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藝術組一百級畢業展「花生樂什麼樹?」,最近於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展出,二十九位畢業生花費半年準備,帶來超過五十件藝術品。
這群一九八○年代後期的年輕創作者,作品風格媒材大不同,有平面繪畫、陶藝、立體裝置、壓克力針筒油畫及玻璃等,但皆用直率的方式表達自我,回應社會大眾最常說的「現在年輕人花生樂什麼樹?」
以黃煒凱的《不能用》來說,創作者打破平面繪畫方式,將宣紙堆疊成桌椅形狀的支架,並塗上顏料,成為立體「繪畫」。他說,會想做成桌椅,是因為當時心中憤怒的情緒是「很想要翻桌翻椅的那種感覺」。但他的桌椅不能坐,是以假亂真的創作,也引發觀眾心中的曖昧性與趣味性。
陳郁欣的《最重要的小事》則是一面有機且互動式的作品,需要觀眾參與才能完成。創作者將自己的臉相演繹成一面黑白數字格牆,觀眾可選擇相對應的數字便利貼,留言並依造號碼貼上,直到最後,才得以呈現作品原貌。
陳郁欣說,原本以為沒有太多人捧場,沒想到觀眾反應熱烈,許多人在便利貼上許願,「這些在我們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都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