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第六次江陳會即將召開,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將列入議程,但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坦承,簽署的困難度很高,且爭端解決機制不可能透過世界貿易組織或世界銀行機制,兩岸正協調雙邊可以接受的解決機制。
施顏祥表示,第六次江陳會將兩岸投保協議列入會談議題,但投保協議的簽署,目前還在協商中,將參考國際投保協議架構,考量兩岸特殊情況,並彙整台商意見,考量台商需求及利益進行規畫,預計內容包括投資人定義、投資待遇、匯兌、徵收、損失補償及爭端解決等台商關切議題。
不過,施顏祥表示,兩岸投資保障的爭端機制,不可能回到WTO(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也做不到回到世界銀行架構下,因為台灣不是世界銀行成員。他進一步說,在洽商兩岸投資保障協議,要不要設置爭端解決機制,目前仍有不同看法,因為ECFA後續四個協議之中,就有一個爭端解決機制。
官員說,由於台灣過去都依國際標準指定世銀的「投資人與國家間爭端解決中心」作為仲裁機構,但大陸不願兩岸關係變成「國際」關係,因而協商陷入僵局。施顏祥也表示,只能口頭表達,如果立法院堅持納入「國際」字眼,對協商及簽署將造成困難。
根據參與兩岸協商的人士透露,投保協議經過兩次業務會談後,仍有許多分歧,到現在連條文的文本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