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指出,墨西哥灣地區過度開採石油、破壞生態,是導致紐奧良被水淹沒的主要原因。從去年底南亞海嘯,到此次紐奧良洪患,大自然在八個月內第二度帶給人類殘酷的教訓,告誡人類蔑視大自然的代價。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泰國濱海度假聖地遭到海嘯席捲,摧毀殆盡,但如果不破壞珊瑚礁,不砍除海灘上的樹林,讓它們成為保護沿海地區的自然屏障,或許災情不會這麼嚴重。
卡崔娜颶風上月底席捲美南,紐奧良成為水鄉澤國。四年前刊登在一份科學雜誌上的文章就曾警告說,颶風引發的水位上升將會把整個城市淹沒,紐奧良只能坐以待斃。
專家表示,紐奧良是一個建在海平面下的城市,憑藉一套複雜的堤防系統維繫,但為了建公路、房屋和購物商場而濫墾濫伐,導致對抗暴雨海潮的大片濕地消失。這些濕地是海洋和陸地間的緩衝地帶,一旦失去,沿岸地區只能任由颶風蹂躪。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曾提出警告,指溼地為「自然緩衝」地帶,應予以保護,但卻無人重視這項警訊。
而諷刺的是,原本用於保護紐奧良免受洪災的堤壩,卻反而阻隔了密西西比河沉積物的自然沉澱,使整個密西西比三角州地區下沉。USGS知名專家莫爾頓認為,在墨西哥灣過度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也進一步導致三角州下沉,降低了溼地和堤壩的海平位置。
調查指出,證據顯示人類活動加劇全球暖化嚴重,溫水海域擴張,導致海平面上升,也增加生成颶風的能量來源,讓颶風更為劇烈。而溼地逐步削蝕,將讓沿海地區更容易受洪水與風暴所苦。
環境專家常以紐奧良做為「非永續城市」的最佳範例。「非永續發展」是指人類活動造成環境損害,終將造成龐大損失;紐奧良或許是美國非永續發展最顯著的一例,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絕非唯一案例。如果人類繼續戕害大自然,將付出更高、更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