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委會的研發力不僅於農業,還幫助藝術發展。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指出,昂貴的膠彩畫,缺點是保存性不佳,但目前已研製出保存性極佳的國產紙,品質優於日製,有助膠彩畫推廣。
膠彩畫是以膠水為媒劑,將顏料調和後,再多次重疊畫在載體上。膠彩繪畫最早源於中國,後來東傳朝鮮、日本,日據時期再傳入台灣。
林試所表示,受日本影響,多數畫家在創作前會在載體上刷塗膠礬水,以利後續顏料堆疊;但是,刷了塗膠礬水,容易造成書畫作品偏酸性,並且顏料層容易過厚,顏料易剝落,不易保存,同時也會造成作品變硬、易脆等現象。
林試所並表示,膠彩畫製作材料自日本進口,價格十分昂貴,從事膠彩畫的畫家比其他類繪畫少。
林業試驗所木材纖維組助理研究員徐健國表示,林試所研究團隊從九十七年起進行膠彩畫專用紙的研製。
但研究並非一路順暢,他表示,研究初期,苦於無法取得原料,進展緩慢;最後改以台灣現有可取得的原料,依不同的配比及添加物試驗,終於製出令人滿意的紙張。
林試所表示,膠彩畫用紙的製程中,林試所改以中鹼性上膠,不但簡化操作程序,顯色效果更佳。
經過實驗證明,此次研究的完成品耐摺力為日本膠彩畫專用紙張數倍至數十倍,並邀請膠彩畫畫家廖瑞芬及吳鎮中試紙,結果顯示紙質結構緊實,紋理起伏大,顯色力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