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十年進行一次的全國人口及住宅普查,即將在年底展開,這次普查訪查的戶數多達一百二十多萬戶,建議有關單位能善用機會,資料除了可作為日後相關調查的母體外,也可望消除就業失業、空屋比率、常住人口等統計灰色地帶。
首先,國人最關心的就業及失業問題,長久以來因只有「戶籍人口」統計,缺乏「常住人口」資料,因此目前發布的各縣市失業率,無法看出就業實況。
例如今年上半年就業機會最多的大台北,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五,與花蓮、基隆及新竹市相同,而台南縣、南投縣、屏東縣等被認為就業機會較少的地區,失業率只有百分之五點四。
就業調查沒反映真實情況,原因就在調查是以「戶籍人口」為母體,例如一名戶籍設台東的青年人,不論在本地或到台北、上海、胡志明市就業,都計入台東的就業人,如此一來,從南到北各地失業率趨於均等,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掌握各縣市的就業實況,籲請政府建立「常住人口」的母體,取代目前以「戶籍人口」推計各縣市的就業統計,若能在這次人口普查,建立「常住人口」資料,這對日後政府推計各縣市就業、海外就業等統計,將有幫助。
至於住宅普查,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附帶進行空屋調查,顯示在房市投機過熱的今天,藉由普查以掌握空屋率,確屬必要。
歷史上,明朝每隔十年會責令地方清查人口及戶籍,造成「黃冊」,讓中央掌握全國人口與住宅土地的變遷,不但可藉此了解國勢,也可據以實行賦役征調;但多年後,由於「黃冊」流於形式,錯謬百出,萬曆四年大臣們上奏:「至於黃冊,法令雖重,人皆習為泛常,違誤期限,處處有之。」以如此錯謬的統計來實行賦役征調,明朝的積弱覆亡,實非偶然。
建請馬總統、吳院長思考國家統計的重要性,有正確的國家統計,才可能有正確的經濟決策,否則再宏觀的經建計畫、再偉大的政府再造,也會流於形式,應以明朝「黃冊」為戒,勿再輕忽統計,否則讓台灣邁向黃金十年,恐流於空言。
謙言(台東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