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邀請國際知名的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演出,是蘇花公路恢復雙向通車後,在花蓮舉行的第一場大型藝文活動,花蓮民眾期盼,透過這場高水準的音樂饗宴,吸引外縣市的遊客。
我對花蓮縣邀請聖彼得堡大樂團演出,非常開心,花蓮擁有好山好水,人文素養近年來也快速提升,若能多引進優質藝文活動,既能嘉惠民眾,也能和文化觀光結合,是美事一樁。
不過,這次的演出有幾項缺失,希望未來再舉辦類似活動時能改善,也希望各縣市在舉辦活動時能參考。
報載在柴可夫斯基降E大調《一八一二序曲》演奏結束後,樂團成員沒有謝幕,就起身快速走向後台,有人認為是充當火砲聲的焰火施放時間太長,煙霧大起,引起樂團成員不悅;縣府人員則說,是因風雨加大,團員擔心樂器受損。
這是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第一次露天演出,團員保護樂器可以理解,但花蓮當天下雨,縣府人員卻沒有考慮到下雨會造成樂器受損,設置防雨措施。
其次,聖彼得堡樂團演出的《一八一二序曲》,以曲中融入砲火聲聞名,雖說砲火如今改以放焰火,但是要配合樂曲的節奏設計,絕非大量施放煙火。
再者,演出時台上台下都很熱鬧,實在不太好,即便不管主辦單位事前有宣導音樂會的禮儀,卻有民眾講手機或大聲交談,主辦單位應立即以舉大字報或其他方法,要求民眾配合。
此外,音樂會就該讓文化的歸文化,縣長若要致詞或致贈禮物,應該在演出前後進行,而且由花蓮大家長代表致詞或贈禮就行了,不該官員政要接二連三的上台致詞,我覺得,這一點要向台中市長胡志強學習,台中市多次舉辦國際級的大型音樂會,胡市長就讓文化的歸文化,讓觀眾都好好聆聽音樂會,大家反而會更記得這是地方大家長的用心。
雖然有缺失,但盼望主辦單位能吸取經驗,未來規畫高水準文藝活動要細緻,才是東台灣之福。
庾均(北縣新店/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