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惠文高中校刊社針對中部地區十所國、高中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取得新聞主要來源依序是電視、報紙、網路,多數學生認為,台灣媒體報導有政治偏頗、缺乏國際觀及深度報導。
這項調查是否符合嚴謹的民調標準,無法得知,但發出四百份問卷,回收三百六十八份,回收率相當高,多少有點參考性。
國高中生對媒體的印象,包括政治偏頗等,與一般大眾的認知相去不遠,令人好奇的是,這項調查顯示,國、高中生最喜歡的新聞類型是影劇、社會、副刊或運動,也就是很少看政治、經濟等「硬性新聞」,如何有這些認知?是否來自師長的談論與告知
?至於缺乏國際觀,近來教育部長等多有談及,老師也可能在上課時提到,所以學生有此印象。
其次,多數國、高中生對候選人的宣傳車反感,在訪談中的開放式答案裡,有學生認為,「候選人公布時,選民已經一翻兩瞪眼,知道要投給誰,現在的廣告和文宣,非常浪費資源」。
國、高中生還沒投票權,應該不太會關切選舉,並較少閱聽選舉新聞,那麼所謂「已知道要投給誰」,恐怕也是來自家庭因素及父母意見「引導」居多,換言之,父母支持藍或綠,或某特定候選人,對子女的「投票傾向」有一定的影響。
姑且不論這份高中生的民調有多少可信度,但可以合理推論的是,父母、老師對孩子的言教影響大,豈可不慎?
胡靜濤(台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