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金鐘獎」剛落幕,呈現在螢光幕上的各類節目,讓我們看到製作單位的用心與藝人的努力,不但滿足一般民眾的視覺、味覺、嗅覺等各類需求,更從中獲得生活中所需的許多資訊。美中不足的是,我們的電視節目沒能加入讓觀眾賞心悅目的各類表演藝術節目,將讓台灣的電視文化無法更臻完美,展現多年來我們在精緻文化上的發展與努力。
世界行腳、自然探索、各地美食、世界週報、名人訪談、才藝競賽、綜藝秀等等,都分門別類參與競賽,獨缺表演藝術類節目,這是反映台灣進步文明社會的電視文化的明顯缺憾,也讓繁忙生活中,很少進入藝術殿堂的多數台灣國民,失去欣賞及認識精緻藝術的機會。我們動輒用上百億的國庫經費,好大喜功的辦活動,重金聘請世界大牌來台曇花一現,卻沒有人會想細水長流的支持一個精緻表演藝術的電視頻道。勞師動眾讓民眾參與活動,與深入家庭的電視文化相比,納稅人在精神生活及精緻表演藝術文化的享受程度與受益比重,根本無從相比。當然,若以政治人物的曝光率及知名度著眼,小老百姓就輕如鴻毛啦!
「耳朵」,是人類最早生成,卻是最後才失去功用的器官,我們應該善待它,給它應有的照顧與享受。我們習慣用「眼睛」看世界上的人生百態、形形色色,用「嘴巴」學習著不同的語言,與同或不同的人類相互溝通、說長道短,用「舌頭」嘗盡世界各類山珍海味、酸甜苦辣,用「鼻子」嗅聞彌漫在我們週遭的各類氣味。在台灣,我們卻讓「耳朵」,遭受超標的噪音,虛偽的政治話語,低俗粗暴的公開漫罵與嘲笑,天啊,誰會疼惜我們的「耳朵」,讓台灣在我們的耳朵裡輕聲細語?讓世界在我們的耳朵裡鶯鶯燕燕?
(本文作者為電視金鐘獎文化類得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