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稀土礦業人士說,中國無預警停止對歐美和日本的稀土出口後,二十八日突然解禁,不過對日本的出口作業仍有一些麻煩。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在九月二十一日停止運交稀土給日本,十月十八日對歐美展開禁運。但是,業者表示,中國海關二十八日上午已恢復對這三地的稀土出口作業,只是運往日本的貨品仍然受到額外審查,作業有點延誤。
和開始禁運一樣,中國官方並未正式承認禁運結束,中國海關總署的兩個部門二十八日晚拒絕評論稀土出口現況,處理貿易政策的商務部也未立即評論。
中國是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宣布將到中國訪問之後一天半,對稀土出口解禁。希拉蕊二十七日在檀香山與日本外相前原誠司會談後說,中國中止稀土出口有如醍醐灌頂,使美日體認到須尋找別的供應來源。
希拉蕊說,她三十日在海南島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會談時,將提出中國停止稀土出口的問題。由於時差,希拉蕊發表談話時,中國已恢復稀土的出口作業。
中國控制全球百分之九十五的稀土產量,過去五年卻一再減少稀土出口配額,遠不足以應付全球需求。稀土金屬對製造各種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而全球需要的中國稀土一年接近五萬公噸,可是中國今年的出口配額只有三萬三百公噸,目前只剩下幾千公噸,每公噸價格飛漲到大約四萬美元。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導致稀土在海外價格比在中國高出十倍,更加鼓勵廠商把工廠遷到中國,以就地取材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