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里斯日前受邀在台灣大學演講時預測,中國二○二○年經濟成長遲滯,二○二六年經濟成長甚至可能消失。
摩里斯觀察東亞國家,包含日本、新加坡、韓國及台灣,他的預測模型顯示,上述國家經濟模式都是鄉村人口逐漸移往城市,帶動發展,前二十五年的快速成長期過後,鄉村人口下降至低於都市人口,接著就是後二十五年減緩成長期。
日本約在一九五○年開始前二十五年經濟快速成長期,一九七五年之後的成長較緩慢;中國經濟則約自一九八○年開始成長。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大量鄉村人口移入城市,促使經濟每年以百分之十的成長率快速發展。數據表格顯示,中國一九九六年總人口十二點二億,都市三點七億,鄉間八點五億;二○○二年總人口十二點八億,都市五億,鄉間七點八億;二○○八年總人口十三點三億,都市六點一億,鄉間七點二億,鄉間人口仍多於都市人口。
但他預測,到了二○二○年,中國總人口十四億,都市增至九點九億,大幅超過鄉間的四點一億;二○二六年總人口十四億,都市再增至約十二點六億,鄉間約一點三億;由於人口大量移入都市,超過負荷,他推測二○二○年中國經濟成長遲滯,二○二六年經濟成長可能會消失。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提問,鄉間人口湧向都市,可促進經濟成長,是否台灣可開放海外勞工或陸勞,以及東亞學生或陸生來台就業?
摩里斯說,依他的模型看似合理,但這樣可能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讓台灣進退維谷,或許還有其他方法可行,例如新技術研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