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以「非對稱訊息」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的詹姆士‧摩里斯,(James A.Mirrlees)日前應邀來台,在中央研究院以「風險的最佳配置」為題發表演講,談後金融海嘯時代,投資者、銀行與政府如何控管金融商品風險。當天總統馬英九也就台灣經濟向他請益。
非對稱訊息 比比皆是
「非對稱訊息」是指銀行相對於貸款人、經營者相對於股東,以及政府相對於納稅人,雙方所掌握的資訊不對稱。擁有較多資訊的一方會藉此優勢,謀取其最大利潤,導致社會無效率。
我們生活周遭中資訊不對等的例子比比皆是,像是:老闆不知道員工是不是努力工作、保險公司不知道保險人有沒有隱瞞健康狀況;又或者政府想提高稅收,但不知道加稅之後人民是不是還會如常勤奮工作,如果無法掌握這樣的訊息,那該如何釐訂一個既不打擊人民工作意欲,又能讓政府獲得最高稅收的稅率?
有錯誤期待 政府出手
在專業名詞與令人眼花撩亂的條文層層包裝之下,現在的金融商品對一般大眾來說複雜得難以理解。金融海嘯的要角:CDO(抵押債務債券,或稱擔保債權憑證),透過再次證券化包裝重組,使各類資產基礎證券(ABS)報酬率比一般債券、保本型結構商品高,而且資產多樣、風險分散,就算是霧裡看花,仍獲投資人青睞。
在摩里斯看來,設計以及投資CDO的人就像賭徒,把風險規避到未知的未來。他指出,當大眾普遍對風險處理結果有錯誤期待時,政府應該出手限制,讓人們了解風險的最佳配置。
在美國,法令會對避險基金的承購人進行審核,就像香港投資人買連動債必須回答香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七大問題,其中一題是:「你真的了解此產品嗎?」提醒人們審慎投資。不過摩里斯也說,CDO產品有許多問題,不適合政府用統一模式管理,也不應一竿子打翻市場上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