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指出,若以購買力平價指標(PPP)計算,台灣今年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三萬四千七百四十三美元,創歷史新高紀錄,並首度超越日本的三萬三千八百二十八美元。但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表示,若以整體平均生活水準與品質來說,台灣應該還無法超越日本。
根據IMF的最新報告,以PPP計算各國每人GDP,台灣從去年的三萬一千七百七十六美元,提高至今年的三萬四千七百四十三美元,低於新加坡的五萬七千二百三十八美元,與香港的四萬五千二百七十七美元,但高於日本的三萬三千八百二十八美元,更大幅超越南韓的二萬九千七百九十一美元。
所PPP是用來比較剔除物價及匯率因素後,不同國家的實質購買力強弱。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舉例,如果一個大麥克漢堡在台灣賣台幣一百元,在美國賣美金四元,表示美元與台幣的匯率應該是一比二十五,但實際上的匯率卻並非如此,顯示國內物價較低,台幣可能也有低估之嫌。
立委質詢指台灣以PPP計算的每人GDP超越日本,是否代表國人實際生活品質真的相對比日本高。劉憶如表示,PPP在學理上還是假說,不一定實際存在;她表示,台灣的匯率並不符合PPP標準,而且綜合考量整體生活水準之後,台灣應該還無法與日本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