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新研究報告警告,除非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地球大多數地區可能會在三十年內面臨極嚴重的旱災。
「若研究中的推測幾乎成真,全球社會將承擔巨大後果。」率領研究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科學家戴愛國(Aiguo Dai)表示:「我們在未來數十年可能面臨大規模旱災,但是一般大眾和氣候變遷研究團體都還沒意識到這點。」
捷克共和國總統克勞斯(Vaclav Klaus)也沒意識到這點,他十九日表示,氣候變遷不構成威脅,全球暖化結果也不會變成大災難。
對於全球暖化議題,克勞斯是位直言不諱的懷疑論者。他二○○七年出版一本書,內容表示全球暖化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宗教、一種威脅破壞自由及全球經濟與社會秩序的意識型態。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部分亞洲、美國、南歐,和大部分的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中東地區,在未來數十年將受嚴重旱災衝擊,而鄰近地中海地區的旱災災情更是「幾乎史無前例」。
發表於《懷禮跨學科評論:氣候變遷》(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limate Change)的這份報告同時指出,從高緯度的北歐、俄羅斯、加拿大、阿拉斯加,到印度將變得更加潮濕。但是這些地區增加的濕氣,無法彌補世界多數地區變得更加乾燥的情況。
另外,世界氣象組織十九日說,有關歐洲將面臨千年一遇嚴寒的說法是「臆測」,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
這項關於氣溫驟降的預測包括中國內陸即將面臨寒害,中國氣象局專家表示,人類目前還不具備預測「千年一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能力;時序入冬,近來的冷空氣屬正常現象,中國內陸近期不會出現明顯的災害性天氣。
中國氣象局的任福民說,氣候預測是很複雜的領域,目前在國際上流行的有兩種預測手段。一個是基於模式,以數學的方法來描述大氣的運動;另一個是根據現象來分析,作出預報。任福民同時強調,鑑於目前氣候預測難度,緊密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氣象組織積極與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合作,希望透過長期概率預報,協助各國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