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京劇,名角出場一亮相,就在舞台西北角落上唱出名號,姓啥叫什麼哪裡人,有的名角還沒亮相,就在幕後遠遠的唱起,等到唱腔稍頓,一個照面出現,拋個水袖或甩把鬍鬚,剛好就接上滿堂觀眾的劈頭采聲,接下來一頓鑼鼓數點,好戲上場,教人們想要不興奮也難。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是什麼角色,演什麼戲,在舞台上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現實社會裡,人往往迷失到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名字,在扮演何種人生角色,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塌糊塗。
以往的社會,就士農工商外加一個武人的生涯畫分,做什麼都有街坊鄉里眾目睽睽,看你是適任還是失格,自己的期許和別人對你的期望如影隨形,跑都跑不掉。
現在,外派的工作動輒離鄉千萬里,職業更是五花八門,很少有人早就知道自己該在哪裡定下來,知道自己天賦長處在哪裡,適合從事什麼行業;更別提能在適當的時間,心滿意足的站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選擇機會既多,大多數人遂懷著幾許對自我或對周遭的抱憾,試了又試,轉業再轉業,一而再搬遷,期望過去種種不盡人意的事,不致成為未來成功的罣礙,而期許一個未來更美好的際遇。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過去」其實很難抹煞不見,不過幸運的是,表面上,現在人人都可以在一秒內,成功甩掉過去,扮演一個全新的身分,那就是在網路上給自己開一個「暱稱」的新戶頭,從此在這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扮演全新角色,重新塑造理想形象,活出全新的你。
發明網路暱稱的人,絕對是個天才,「暱稱」像萬聖節的化妝,在上網的當下,你可以是超人,也可以當吸血殭屍,任想像力天馬行空的翱翔。在這裡化妝有理,不過卻不等於欺騙無罪;虛擬世界仍有規範的共識,和現實的一面。
因為不管在現實社會裡,我們親身參與人際活動,還是在網路上利用文字符號,當做代表個人的載體,在這個身體皮囊或文字符號底下,都有一個「心」在那裡活動,思在、識在,故我在;哪怕重疊再設更多暱稱,那個真我猶在,掩飾不掉。
有些人在網路上設暱稱,是為了要多行不義,掩人耳目;也有人擅自盜用他人的暱稱甚至電子信箱網址,冒名發函行事,更有人把私事、醜聞,以暱稱在網站上大肆濫貼,損毀他人名譽,這都是造業的事。
「行者為實,思者為虛」,虛實相應,互為表裡,人若不能表裡如一,哪怕就只用一個名字,代表的仍是虛偽,或者暱稱再多,仍不足為信。
?窅「暱稱」讓我們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世界中,虛擬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圖/兒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