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開場白 宇宙萬物各有其態

文/吳東權 圖/李蕭錕 |2010.10.18
1932觀看次
字級

有一個字謎很有詩意,而且對仗也頗為工整:「斜月半倚雲腳下,亂花飄落心坎前。」謎底是一「態」字,仔細欣賞,的確相當不錯。

這個「態」字,從「心」從「能」,心中如有其意,外貌能顯其狀。凡是才藝之善美、心意之表現,均謂之「態」,它呈現在人間,簡直是多采多姿,形形色色,變化無窮,千奇百怪。

放眼看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狀態、姿態、神態、意態、形態,以及表態,而且,是隨時隨地不同,因人因事而異,變動不居,瞬息萬變,猶如蘇東坡詠廬山〈題西林寺壁〉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試看宇宙萬物,莫不各有其態:水有水態,因風皺面;山有山態,為雪白頭;雲有雲態,魚鱗蒼狗;月有月態,銀鉤玉缺;花有花態,奼紫嫣紅;石有石態,瘦透漏皺酘酘林林總總,無法盡舉。

而萬物之靈的人態更是千變萬化,捉摸不定,翻臉如翻書,喜怒一瞬間,因人有內心的活動和情欲的擴張,凝成「心態」,包含偏狹陰狠與仁慈寬厚諸種;還有外在的刺激和本能的反應,形成「表態」,包含自然流露與矯揉造作諸類,這「心態」與「表態」互相影嚮,輝映呈現,宛如萬花筒中的七彩圖案,錯綜複雜,構成了人間百態、社會萬象。

這個「態」從心,人們往往以自心對外界的觀察,將周圍的人事萬物加以分門別類,賦予認知的定義,然後採取愛憎懼悅等行為表現出來,這種特定反應方式的心理傾向,稱為「態度」。

態度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鑰匙,也是待人接物的招牌,據心理學家的分析,認為人的態度有四大功用:一是作為手段、二是指導行動、三是表現功能、四是保衛自我。

做一個人,如果擅長於表達自我的態度,而且表現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那將會廣結善緣,受人歡迎;倘使表現得悖離常規、特異獨行,過與不及,即使可以成就於一時,到頭來還是會被人們唾棄,所以荀子說:「容貌態度,進退趨行」都得有節,不可造次。

由於態從心生,所以心情和意念的起伏,立即表現在容貌言行之上,心喜則手舞足蹈,憤怒則臉紅耳赤,這是所有的人都很難避免的心理反應。別以為這些反應只是普遍性的行為,微不足道,殊不知這種行為往往會給人生帶來幸與不幸、成功與失敗,有時反應過度,會壞了大事;有時沒有反應,也會招致誤解,所以有人肺腑深沉,老謀深算,遇事不動聲色;有人急躁坦率,沉不住氣,喜怒全掛臉上,這些表現在容貌言行上的態度,乃是待人接物、處世立業成敗的因素之一,絕對不可等閒視之。

筆者以八十四年的人生體驗,深感做人的態度極為重要,從心態到表態,幾乎可以決定一個人在人際間的毀譽成敗,直接影嚮到一生的苦樂順逆,因此從這個關鍵點出發,多年來仔細觀察周遭的親朋戚友、同學同事、長官部下、以及歷史人物,發現每天盪漾流露在四周的「人態」,真是變幻莫測,宛如川劇中的「變臉」,出神入化,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其中尤以女性的態度最為細膩複雜,瞬息萬變。據《大愛道比丘尼經》認為女性要想修得正果,必須克服八十四態,實非常人所能做到,不過世人也常說「人間百態」,究竟是那百態?迄無定案,筆者不惴淺陋,大膽嘗試,從平凡生活中探索,在歷史文獻中尋找,沿溪覓源、順藤摸瓜,居然找出了人間百態,乃決定採用文藝的筆觸、引證的方法、評介的態度、暗示的隱喻,臚列各態的典型,分析各態的良窳,每周一呈現一態,與讀者大德互相策勉,共同擇善去蕪,讓人間少醜態異態而多善態美態。筆者能夠在此就教於諸大德,真是三生有幸,今世有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