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細胞發育」雜誌十日報導,科學家首次完成由人工精子培育出生命的實驗,有六隻透過人工精子培育出的老鼠活到了成年。由於人工精子是從胚胎細胞中培育出來的,因此這六隻小老鼠在爸爸還沒有出世時就呱呱落地了。
科學家表示,如果這項技術運用在人類身上繼續實驗,並取得成功的話,將能解決男性不育症的治療。
研究是在德國的一家實驗室中完成,負責這項研究的卡里姆‧納耶尼亞博士和同事首先培育出雄性老鼠的胚胎,它們幾天後發育成一個個像小球狀的細胞,名為胚泡。然後,研究人員給這些胚泡注入兩對作有記號的染色體,其中一種染色體被稱為精原細胞,它最終可以生長為精子,「製造生命」,另一種染色體則可幫助精子發育得更加成熟。接著,將這些物質全部植入老鼠的卵子中,最後再將生成的胚胎植入代孕的母老鼠的子宮中。
老鼠人工受精的機率非常低,有數百個老鼠的卵子被注入人工精子,但只有五十個發育成兩個細胞的胚胎,其中只有僅僅七個發育成胚胎,最終培育成七隻小老鼠。出生後,一隻小老鼠很快死亡,其它六隻在五個月後全部死亡,而老鼠的壽命通常為兩年。
盡管這次研究尚未在人類身上進行實驗,但它為將來解決男性不育症提供了一種思路。不過,這也需還得幾年時間。
但科學家也指出,人造精子究竟能否被用來治療男性不育症,目前還無法判斷。這一新技術不僅將面臨技術上的難題,還將遭遇倫理道德的挑戰。畢竟,精子和卵子對於人類的血緣關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